《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电子书下载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美] 埃利奥特·阿伦森 / [美] 提摩太·D·威尔逊 / [美] 罗宾·M·埃克特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Social psychology
译者: 侯玉波 等
出版年: 2012-9
页数: 587
定价: 8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大学堂
ISBN: 9787510048630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美国优秀的社会心理学教材,三位编写者在专业研究领域都有卓绝的成就,并且都在教学第一线有超过20年的教学经验,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美国7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

本书作者们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融为一炉,内容全面完整、系统连贯,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以及个体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个体态度和从众行为、团体过程和人际吸引、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等社会心理与行为特征,反映了在环境、健康、法律等领域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出发开展研究,从人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阐发深奥的理论,使读者不仅能够领略一门学问严谨科学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浸润在希望以科学使世界更美好的人文关怀之中。





作者简介  · · · · · ·

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2年他当选20世纪百名最杰出心理学家之一,现在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名誉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特邀访问教授。阿伦森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APA)120年历史上唯一一个包揽其三个主要奖项的人,即杰出写作奖(1975)、杰出教学奖(1980)和杰出研究奖(1999),许多其他的专业团体也对他的研究和教学作出嘉奖。他独立撰写的《社会动物》(The Social Animal)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自1972年第一版以来至今全球销量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

蒂姆·威尔逊(Tim Wilson),密歇根大学博士。他在弗吉尼亚大学教授社会心理学导论课程已经有20多年,最近获得了“全美大学杰出教学奖”。2009年,他被提名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



目录  · · · · · ·

目录
第7版译者序 2
前言 4
关于作者 11
给学生们的特别提示 14
第1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2
· · · · · · ()
目录
第7版译者序 2
前言 4
关于作者 11
给学生们的特别提示 14
第1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2
1.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5
试一试!价值观是如何改变的? 6
社会性解读的力量 6
了解社会影响的其他方法 8
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比较 10
试一试!社会情境与行为 11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比较 12
1.2 社会影响的威力 13
低估社会影响的力量 13
社会情境的主观性 15
1.3 解读从何而来:人性的基本动机 17
自尊取向:保持良好自我感觉的需要 18
社会认知取向:对准确性的需求 20
其他动机 22
1.4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问题 22
试一试!像一个社会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24
第2章 方法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 28
2.1 社会心理学:一门实证科学 30
试一试!社会心理学小测试:你的预期是什么? 31
2.2 假说和理论的形成 32
从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中获得灵感 32
以个人观察为依据建立假说 32
2.3 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 33
档案分析法 34
试一试!档案分析:女性、男性和媒体 35
观察法的局限性 36
2.4 相关法:预测社会行为 36
调查法 37
链接 政治民意调查中的随机抽样 38
相关法的局限性:相关分析不等于因果分析 39
试一试!相关和因果:了解它们的差异 40
2.5 实验法:解释因果关系 41
自变量与因变量 42
实验的内部效度 43
实验的外部效度 45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48
2.6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思路 49
文化与社会心理学 49
进化心理学 50
社会神经科学 51
2.7 社会心理学的伦理问题 52
伦理研究的指导方针 52
第3章 社会认知: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 60
3.1 自动化:低努力水平思维 62
作为日常理论家的人们:运用图式进行自动化思考 63
试一试!避免自证预言 74
心理策略与心理捷径 75
链接 人格测验与代表性法则 79
写作:无意识思维的力量 80
试一试!推理小测验 81
社会认知的文化差异 82
3.2 控制性社会认知:高努力水平思维 86
在心理上改变历史:反事实推理 88
思考抑制和反向加工 89
改进人类思维 90
试一试!你的推理能力如何?91
阿马登•戴尔罗案例反思 92
第4章 社会知觉: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98
4.1 非语言行为 100
试一试!用你的声音作为非语言线索 102
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 102
文化与非语言交流的渠道 105
多渠道的非语言交流 106
链接 e-mail的两难:没有非语言线索的交流 109
4.2 内隐人格理论:填补空白 110
文化与内隐人格理论 110
4.3 因果归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112
归因过程的本质 113
共变模式: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114
试一试!听听别人如何进行归因 116
一致性偏见:人人都是人格心理学家 117
链接 警察审问和一致性偏见 121
文化与一致性偏见 123
当事人与旁观者差异 127
自利归因 128
试一试!体育专栏中的自利归因 130
4.4 文化与其他归因偏见 131
第5章 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理解我们自己 138
5.1 自我认知 141
自我定义的文化差异 141
自我定义的性别差异 143
试一试!独立性与相互依存性量表 143
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144
试一试!对关系的相互依存性的量表 145
试一试!测量你的内在自我意识 150
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认识自己 153
链接 父母应怎样赞扬孩子? 157
心态:理解我们的能力 162
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 163
5.2 自我控制:自我的执行功能 167
5.3 印象管理:世界是个大舞台 168
文化、印象管理和自我提升 171
第6章 合理化行为的需要:减少失调的代价和收益 176
6.1 保持稳定、积极的自我形象 178
认知失调理论 178
理性行为与合理化行为 181
决策,决策,还是决策 182
试一试!一锤子买卖的好处 185
认知失调、大脑和进化 187
合理化你的努力 188
非充分合理化的心理学 189
试一试!合理化你的行为 190
社会问题中的拥护和伪善 192
善行与恶行 198
试一试!善 行 199
文化与失调 202
链接 主流记者基于认知失调理论对自杀性爆炸事件的解释 203
6.2 关于失调的最后几点思考:从我们所犯的错误中学习 204
6.3 再探天门教事件 206
第7章 态度与态度改变:影响思维和情绪 210
7.1 态度的本质与根源 213
态度从何而来? 213
试一试!态度的情感和认知基础 216
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 217
7.2 态度是如何改变的? 218
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态度:重返认知失调理论 219
说服性沟通与态度改变 219
情绪与态度改变 224
试一试!认知需求 225
对个人想法的信心与态度改变 230
7.3 抗拒说服信息 231
态度的预防免疫 231
警惕产品内置 232
拒绝同伴压力 233
当说服产生反作用:抗拒理论 234
7.4 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 234
预测自发行为 235
预测有意行为 236
7.5 广告的威力 238
广告如何发挥作用 238
链接 减少药物使用的媒体宣传有用吗? 239
阈下广告:一种精神控制方式? 240
广告、文化的刻板印象与社会行为 243
试一试!广告与思想控制 243
第8章 从众:影响行为 250
8.1 从众行为:发生的时机与原因 253
8.2 信息性社会影响:想知道“正确”情况的需要 255
保持正确的重要性 257
当信息性社会影响导致相反的效果时 258
何时人们会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 260
试一试!信息性社会影响与突发事件 261
8.3 规范性社会影响:希望被接受的需要 262
从众与社会认同:阿希线段判断研究 264
回顾:保持正确的重要性 267
拒绝规范性社会影响的后果 268
日常生活中的规范性社会影响 269
试一试!违规:揭开规范性社会影响的面纱 269
何时人们会顺从规范性社会影响? 275
试一试!时装:现实中的规范性社会影响 278
少数人的影响:少数人何时能影响多数人 279
8.4 利用社会影响以促进有益行为 280
链接 宣传的威力 281
命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的作用 283
8.5 服从权威 285
规范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289
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290
服从的其他原因 291
过去和现在的服从研究 293
第9章 团体过程:社会团体的影响 300
9.1 什么是团体? 302
人们为什么要加入团体? 302
团体的组成与功能 303
试一试!当你违背角色时会怎样? 306
9.2 团体与个人行为 307
社会促进:他人在场为我们增添活力 307
社会懈怠:他人在场使我们放松 310
社会懈怠的性别和文化差异:谁最偷懒? 311
去个体化:迷失在人群中 312
9.2 团体决策:两人(或者更多人)的决策一定优于单独决策吗? 314
过程损失:团体互动抑制了良好的解决办法 314
链接 出兵伊拉克的决定是团体思维的结果吗? 320
团体极化:走向极端 321
试一试!选择困境问卷 322
团体中的领导 322
9.3 冲突与合作 326
社会困境 327
试一试!囚徒困境 328
用威胁解决冲突 330
沟通的作用 331
协商与讨价还价 332
第10章 人际吸引:从第一印象到亲密关系 338
10.1 产生吸引的原因 340
住在隔壁的人:时空接近效应 341
试一试!在生活中体验时空接近效应 342
相似性 343
互惠式的好感 345
外表的吸引力与好感 346
人际吸引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公平理论 353
10.2 亲密关系 355
爱的定义 355
文化和爱 357
试一试!激情之爱量表 357
10.3 爱情和人际关系 360
进化和爱:选择配偶 360
链接 排卵是否会影响对男性吸引力的知觉? 362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类型 363
链接 恋爱中的大脑 366
长期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换 368
长期人际关系中的公平性 371
10.4 亲密关系的结束 372
分手的过程 373
分手的体验 374
第11章 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人们助人? 380
11.1 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为什么人们助人? 382
进化心理学:本能与基因 382
试一试!互惠规范能促进帮助行为吗? 384
社会交换:助人的成本与报酬 385
移情与利他主义:助人的纯粹动机 386
11.2 个人品质与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多助人? 391
个体差异:利他人格 391
亲社会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391
亲社会行为中的文化差异 392
宗教和亲社会行为 393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394
试一试!心情好,做好事? 395
11.3 亲社会行为的情境决定因素:什么时候人们会助人? 396
环境:乡村与城市 396
居民流动性 397
旁观者数目:旁观者效应 397
关系的性质:共有关系与交换关系 403
试一试!遗失信件技术 404
11.4 怎样增加助人行为? 404
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 405
积极心理学与亲社会行为 406
链接 增加志愿主义 407
第12章 侵犯:我们为什么伤害他人?能防止吗? 412
12.1 什么是侵犯? 414
侵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415
侵犯行为是本能的、情境性的还是选择性的? 415
试一试!打架及其吸引力 416
侵犯与文化 417
12.2 神经生化因素对侵犯的影响 419
性别与侵犯 420
酒精与侵犯 422
疼痛、不适与侵犯 422
试一试!炎热、潮湿与侵犯 424
12.3 社会情境与侵犯 424
挫折感与侵犯 424
被激怒和报复 426
攻击性物体的提示作用 427
试一试!侮辱和侵犯 428
社会赞许、模仿和侵犯 428
媒体中的暴力:电视、电影和电子游戏 429
暴力能提高销售吗? 434
暴力色情与对女性的暴力 435
12.4 如何减少侵犯 437
惩罚能减少侵犯行为吗? 437
链接 阻止恃强凌弱:一项减少学校中侵犯行为的个案研究 438
宣泄与侵犯 439
战争对总体侵犯性的影响 443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愤怒? 443
去人性化:同情心的反面 447
链接 学校里的同情心教育 447
12.5 哥伦比亚屠杀本来可以避免吗? 448
第13章 偏见:原因与消除 454
13.1 偏见:普遍的社会现象 457
偏见和自尊 458
发展的报告 458
13.2 偏见的定义 459
“刻板印象”:认知要素 459
试一试!刻板印象和攻击 461
“歧视”:行为要素 463
13.3 偏见的起因 465
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认知 466
如何赋予意义:归因偏差 477
责怪受害者 480
偏见和经济竞争:“现实冲突理论” 483
从众行为:规范性标准 485
内隐性别歧视 489
13.4 如何消除偏见? 489
接触假说 489
接触减少偏见的六个条件 491
早期种族混合教育为什么会失败 493
拼图教室法为什么有效 493
链接 合作与互倚:拼图教室 494
试一试!拼图式的学习小组 496
链接 来自“卡洛斯”的一封信 497
第14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一:获得可持续的未来 502
14.1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 506
利用实验法 506
社会心理救援 508
14.2 利用社会心理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509
解决社会困境 509
传递并改变社会规范 510
试一试!通过描述性规范减少乱丢垃圾的行为 512
追踪消费 513
适当引入竞争 514
诱导伪善 514
消除小障碍,实现大变化 515
14.3 幸福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517
试一试!改变破坏环境的行为 517
让人们幸福的是什么? 518
金钱,物质主义和幸福 519
人们知道让他们幸福的是什么吗? 520
第15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二:社会心理学与健康 524
15.1 压力与人类健康 526
恢复力 527
试一试!大学生生活压力量表 529
知觉压力与健康 530
自主感:知觉控制感的重要性 532
知道自己能做得到:自我效能 536
解释负性事件:习得性无助 537
乐观:从光明面看 540
试一试!生活定向测验 541
15.2 压力的应对 542
应对压力的性别差异 542
社会支持:获得他人的帮助 543
试一试!社会支持 545
敞开心扉:弄清创伤性事件的意义 546
15.3 预防之道:改善健康习惯 547
可预防的健康问题 547
社会心理学干预:更安全的性行为 548
试一试!改变你的健康习惯 551
第16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三:社会心理学与法律 556
16.1 目击者证词 558
为何目击者经常指认错误? 560
判断目击证人是否犯错 567
试一试!目击者证词的准确性 570
判断证人是否撒谎 570
试一试!测谎 572
目击者的证词能够得到改进吗? 573
关于恢复性记忆的争论 573
16.2 陪审团:团体判决过程 575
审判过程中陪审员对信息的处理 576
认罪:它们总是像看起来那样吗? 577
陪审室内的商议 579
16.3 公民为何守法? 580
严惩能够阻止犯罪吗? 580
试一试!你了解各种联邦罪名的量刑吗? 582
程序公平:人们对公平的理解 583
出版后记 588
· · · · · · ()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试读  · · · · · ·

如果你在思考为什么要购买《社会心理学》的这一新版本,给你6个好理由!  每章的最后有一个全新的板块——“如何学以致用?”我们提出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那些能激发他们兴趣的问题——鼓励他们用每章中所学到的一个或多个主要概念来演绎这些问题。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每章最后加入“习题”,旨在告诉学生如何学习和研究章节..

· · · · · · ()


下载地址

发布者:牟瞳

文件说明:zip / 解压密码:yiquhai.com

迅雷下载:您需要先后,才能查看

网盘下载:您需要先后,才能查看

关于内容: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果发现有违规内容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作者: 牟瞳

该用户很懒,还没有介绍自己。

9 条评论

发表评论

  1. 轩辕煜清挑 轩辕煜清挑说道:
    1#

    令我大开眼界

  2. 珺灵月 珺灵月说道:
    2#

    超赞

  3. 捧著heart換气 捧著heart換气说道:
    3#

    希望不会让我失望。

  4. 鱼丸我爱吃决 鱼丸我爱吃决说道:
    4#

    新书,看看后追评

  5.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