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区域方言语法比较研究》电子书下载

苏皖区域方言语法比较研究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王健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14-7-1
页数: 265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语言学文库
ISBN: 978710010416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从区域语言学的角度描写、分析苏皖两省境内的吴语、徽语和江淮方言的五种语法现象,比较不同方言点的异同,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从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和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在语法上具有类型差异这一工作假设入手,选取若干项具有典型的类型对立或差异的特征进行调查、比较,证实该区域的上述特征多不属北京话型





作者简介  · · · · · ·

王健博士,2002-2005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导师袁毓林教授、李小凡教授);2005-2007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导师沈家煊教授);2007-2009年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导师游汝杰教授)。现任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教授。2009-2013年 法国国家高等社会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sinotype项目博士后(项目负责人Hilary Chappell教授)。承担过数十个科研项目,有《涟水(南禄)话量词的特殊用法》(《中国语文》2006年第3期);《从体助词“著”的表现看方言接触的后果和机制》(《中国语文》2008年第1期);《涟水话中的系词“斗”》(《中国语文》2011年第6期);《常熟练塘话中的准体标记“开”——附论“得、过、脱、好”》(《方言》2008年第4期)等十多篇论文发表。




目录  · · · · · ·

目录
序一(游汝杰)
序二(袁毓林)
第一章 前言
1.1 汉语方言区域研究回顾
1.2 我们的研究思路
· · · · · · ()
目录
序一(游汝杰)
序二(袁毓林)
第一章 前言
1.1 汉语方言区域研究回顾
1.2 我们的研究思路
1.3 苏皖方言概况
1.3.1 现代苏皖方言概况
1.3.2 从历史渊源看吴语、徽语和江淮方言
1.4 本文所用的材料
第二章 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形式
2.1 三种动态范畴的定义
2.2 三种动态范畴在吴语中的表现
2.2.1 苏州话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形式
2.2.2 常州话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形式
2.2.3 湾沚话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形式
2.2.4 吴语三地方言三种动态范畴表现形式比较
2.3 三种动态范畴在徽语中的表现
2.3.1 绩溪话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形式
2.3.2 歙县话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形式
2.3.3 祁门话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形式
2.3.4 徽语三地方言三种动态范畴表现形式比较
2.4 三种动态范畴在江淮方言中的表现
2.4.1 泰如片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形式
2.4.2 江苏境内洪巢片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形式
2.4.3 江苏境内泰如片、洪巢片江淮方言三种动态范畴表现形式比较
2.4.4 安徽境内洪巢片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形式
2.4.5 安徽境内洪巢片三种动态范畴表现形式比较
2.5 吴语、徽语和江淮方言三种动态范畴表现形式比较
2.5.1 三种动态范畴比较
2.5.2 体标记与动词结合能力比较
2.5.3 助词“着”的比较
2.6 从历时角度看吴语、徽语、江淮方言三种动态范畴标记的来源与演变
2.6.1 处所介词结构的语法化过程
2.6.2 “着”的语法化过程
第三章 苏州话表体貌的“脱”及其在各方言中的对应成分
3.1 苏州话的“脱”
3.2 其他方言中跟“脱”相对应的成分
3.2.1 其他方言“脱”类词概况
3.2.2 常州话中的“落”
3.2.3 湾沚话中的“得[ɾəʔ]”
3.2.4 绩溪、歙县的“塌”
3.2.5 祁门话的“掉”和“失[ɕi]”
3.2.6 泰州、东台的“掉”
3.2.7 兴化话的“特[tʰəʔ]”、“去[tʰi]”和“掉”
3.2.8 南通话的“去”
3.2.9 灌南、阜宁、涟水、沭阳、合肥、扬州的“得[təʔ]”
3.2.10 六安话的“掉”
3.2.11 枞阳话的“特[tʰəʔ]、得[təʔ]、掉、去[tʰi]”
3.3 各地“脱”类词语法化的等级
3.4 全国其他方言区的“脱”类词
第四章 量词独用现象考察
4.1 什么是量词独用现象
4.2 吴语的量词独用现象
4.3 徽语的量词独用现象
4.4 江淮方言的量词独用现象
4.4.1 涟水话型方言量词独用现象
4.4.2 兴化话型方言量词独用现象
4.4.3 扬州话型方言量词独用现象
4.5 吴语、徽语、江淮方言量词独用现象比较
4.6 量词独用现象的共时和历时考察
4.6.1 量词独用现象在其他方言区中的分布
4.6.2 量词独用现象的来源
第五章 与动词重叠相关的几种句法、语义现象
5.1 北京话与苏州话动词重叠式表义功能和句法格式的差别
5.2 其他方言动词重叠的句法、语义表现
5.3 动词重叠式语义、句法功能差异的历史来源
5.4 从共时方言差异反观文献中的相关现象
第六章 与数量词连用的词缀“头”
6.1 做后缀的“头1”
6.2 做前缀的“头2”
6.3 做中缀的“头3”
6.4 跟数量词结合的词缀“头”的共时分布及历时蕴涵
第七章 结语:区域性共同特征的成因
7.1 区域语言学视角下的苏皖方言共同语法特征
7.1.1 什么是区域语言学的视角
7.1.2 苏皖方言的底层问题
7.1.3 平行发展造成的共同特征
7.1.4 方言接触造成的共同特征7.2 苏皖方言中的层次问题
7.2.1 汉语方言层次问题研究回顾
7.2.2 苏皖方言语法中的异源层次问题
7.2.3 苏皖方言语法中的同源层次问题
7.3 本书的成绩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各地发音人、核对人一览表
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评审意见
后记
· · · · · · ()

下载地址

发布者:沈家的沈三白

文件说明:zip / 解压密码:yiquhai.com

迅雷下载:您需要先后,才能查看

网盘下载:您需要先后,才能查看

关于内容: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果发现有违规内容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作者: 沈家的沈三白

该用户很懒,还没有介绍自己。

5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1. 宥萌嘉人 宥萌嘉人说道:
    1#

    以前买过

  2. 藤筱念扶 藤筱念扶说道:
    2#

    追了很久,新书当然要力挺。

  3. 一只成长的小历史 一只成长的小历史说道:
    3#

    近乎平淡的笔触

  4. 蹲墙角丿抽泣 蹲墙角丿抽泣说道:
    4#

    很有趣的笔触

  5.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