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亚:建筑、场地、空间

K堂 | 非亚:建筑、场地、空间

KnightAD青铜骑士  2018-12-12

 
“建筑来自于对一种空间的定义。这个空间一方面需要足够自足。另一方面,其自身又和城市构成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好的建筑应该是敏感的,敏感于时间、光线、形体与材质,敏感于某种期待又超越期待的意外。”
 
                                             ◎非亚
 


非亚:诗人,建筑师,1987年湖南大学建筑系毕业。1991年和麦子、杨克一起创办独立诗歌刊物《自行车》,并主办至今。2011年获《诗探索》年度诗人奖。著有诗集《倒立》,现居南宁。

1987~2007年在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工作,曾任公司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工。
2000~2005年与德国gmp事务所合作设计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为中方主要的项目负责人2008年与同事合著《热土的回音: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一书。
2008年初加盟广西中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总建筑师。
2017年创办非亚建筑工作室,目前是南宁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兼职教授。
 
曾赴美国、西班牙、瑞士、日本、斯里兰卡等国学习或考察现代建筑,最近一年在《城市地理》杂志开设建筑专栏。多个项目获广西和国家级优秀设计奖。
 
 
以下为讲座内容,以非亚以第一人称
 
我今天过来青铜骑士,主要讲几个建筑师的作品,其中两个日本建筑师,一个是西泽立卫,一个是妹岛和世,这两个建筑师都获过普利策奖,目前在日本也是非常有名的建筑师。我就讲他们做的几个小项目,规模都不太大,其中丰岛美术馆这个项目非常精彩。


妹岛和世作品

另外也会讲卡希尔做的一个酒店,2007年我去泰国考察,有一天在街上很意外的看到一座建筑,从建筑的外立面看不出是什么功能,但内部却是非常纯净的一座建筑,当时很震撼。当时也不知道是谁设计的,后来回国后查资料,发现原来是卡希尔做的。卡希尔是今年8月份刚刚去世的一个建筑师,他是澳大利亚人,在新加坡开了一个事务所,以设计高档酒店著称,安缦酒店很多就是卡希尔设计的。


卡希尔作品

另外我也会讲到董功,董功曾经做过一个孤独图书馆,前面几个都是国外建筑师,董功是国内的,年纪比我还小一点,但是很有成就,属于海归派,在美国留学,回国后创立了一个直向建筑事务所,后来在阳朔做了一个阿丽拉糖舍酒店,在一个旧糖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董功作品

另外还会专门讲一讲巴瓦,巴瓦是斯里兰卡国宝级建筑师,他早年学律师出身的,后来因为不喜欢做律师,在他哥哥劝说下买下一个庄园,因为需要对这个庄园的景观进行改造,巴瓦发现自己很缺乏这方面的技术,之后开始到爱德华兹、里德和贝格事务所做设计助理,后来又去了伦敦,到AA建筑联盟学院去读了3年,在38岁高龄,开始建筑师生涯,后来成为一个亚洲的大师,获过阿卡汉奖,2002年去世,巴瓦在斯里兰卡留下了很多非常好的建筑,尤其是一些酒店,一些学校。


巴瓦作品

我们今天大概讲这么一些内容。我想先从西泽立卫开始,西泽立卫这个项目可能更多包含一些创意。


丰岛美术馆

西泽立卫是一个很年轻的建筑师,2015年我去日本的时候,看过他设计的丰岛美术馆,项目在濑户内海的一个岛上,那里有很多岛屿,以前经济发展因为不注重环境保护,很多工厂导致的工业污染使得当地经济慢慢衰退,后来政府为了重新让这个地区焕发活力,搞了很多艺术活动,并邀请建筑师比如安腾忠雄等人,在这些岛上设计建筑。



我们去丰岛美术馆的时候先是坐船,然后转汽车,穿过蜿蜒起伏的公路来到一个山坡上面,这个美术馆跟很多美术馆不太一样的地方,一件展品都没有,让人特别惊讶,一般美术馆都会陈列一些大师或艺术家的作品,后来看的中间才发现,其实它还是有作品的,我们往下看就会发现它作品的过程。



美术馆前面是一个停车场,从这里开始有一条路径,顺着这条路径绕过前面的小山脉,再进到这个建筑里边,这个建筑就是美术馆,它有两个巨大的洞口,边上像帐篷一样的小建筑,是一个小的纪念品商店。



从停车场下来以后,会看到一个丰岛美术馆的标志,用半透明材料来做,直接安装在地板上,很简单,没有围墙和大门,在空地上面放了一块板,上面刻了“丰岛美术馆”几个字。我们那天去的时候刚好是阴天,阳光不是特别好,但也别有情趣,就是灰色的天空,洁白的建筑和绿色的植被,反差非常大。
 
日本的建筑总体上来讲,喜欢做的很安静,元素很少,穿过那个路牌,走进来的这个地方是一个接待中心,有前台和落地玻璃,混凝土的一个房子,埋在土壤里,里边会有一个接待,还有一些小的办公和卫生间,整个场地就是这么一个状况,日本是一个很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我们去到那里觉得他们植被特别好,很多都是大的树木,很少去破坏。



接待中心是一个混凝土盒子加玻璃的墙面,非常简洁的一个处理,进来以后,这边是一个接待台,然后边上放了几个凳子,游客可以稍微等候休息,办手续,透过玻璃墙面就可以看到一览无遗的整个海景,这个玻璃没有任何的框,他就想让整个自然景色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这个建筑呆会我会讲到它的建造,建造过程它很神奇,就是跟我们一般建房子不太一样。顺着这条路,西泽立卫设计了一条环道,虽然建筑场地是开放的,但他不想直奔主题,他觉得人来这个岛上,更多的是希望可以漫步,就是说我到了公园,我到了个海岛,我是做为一个游客,这里有非常好的景色,我慢慢的漫步其间,然后到达这么一个场所,所以他就想营造一条路径,也不是流线,就是一条路径。



这个路径的设计是绕过前面的小山包,然后在那里可以看到大海,再转头就是那个美术馆,他想营造一种期待感,这里可能有一个小的技巧和手法,他会先让游客慢慢的充满了期待,像那种朝圣的感觉,有一种仪式感,很讲究这一点,所以他做了一条很弯曲的一条小路,路也不宽,就是可能两三米的一条小路,没有路牙,就是混凝土的路面铺过去,然后在野花野草的中间顺着这样一条路线慢慢走。



游客可能也知道这里类似一个帐篷,那有什么功能目前还不知道,游客顺着这条路往前走,回头就可以看到这个建筑开了一个很大洞口,当时看到的时候有点好奇,不懂为什么开一个洞口,雨水下去怎么办?那些作品会不会淋湿?



整个建筑跟环境的融合是非常好的,走到另外一个角度就看到这两个建筑,山体的曲线跟建筑的曲线是很协调的。走到这个小山包后,这个地方就比较开阔,有一张金属的凳子,游客可以坐下来,可以看到前面的大海,海上的风一直往这边吹过来的时候,会听到树叶在哗啦啦响,特别有感觉,在漫步中间听到风在吹,海上的景色涌过来,你会有一种很特别的美妙的体验。



整个做法都很简洁,路的形态跟椅子的形态是一样的,就是很直接的支撑来做。当我们绕过这个小山头的时候,突然看到这个建筑,像一个柔软的动物的胃,这个建筑物只有一个很窄的洞口,这里就是它的入口,路就从建筑旁边很自由的穿过,跟建筑之间就做成一些绿化,铺上一些碎石,整个建筑就趴在地上,紧贴着大地。



这个建筑没有门,整个就是敞开的,我们从外面看进去的时候觉得很奇怪,有些地方比较幽暗,有些地方稍微明亮一点点,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只是看到里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当时没有马上进去,而是往前走了一段,就看到这么一个建筑的形态,说不出这个形状,不是方的、圆的或者三角形的那种,它就是一个很柔软的类似帐篷的东西,但却是外表为白色的混凝土。



从另外一个角度,就看到这个建筑开了一个大的洞口,这两个洞口,有一个比较居中一点,另外一个洞口是朝向树林那一面。
 
这个美术馆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导游跟我们说,进去以后要脱鞋,第二是不能拍照,不能说话,当时觉得很奇怪,但是进去以后瞬间就被感染了,整个建筑物里面,只有3个服务员, 3个人各站一个地方,所有游客都不说话。建筑内部有两个很大的洞口,一个洞口是面向天空,一个洞口是稍微降低一点点,我们走进去的时候就被镇住了,这个美术馆没有任何作品,空空荡荡的,只有3个服务员站在那里。
 
但是进去以后就突然感觉到有点不太一样的地方,首先这两个洞口各拴了一根绳子,因为它洞口很大,风从洞口吹进来时,那跟绳子就会飘在空中,然后听到风的声音,风摇动树木的声音,看到那跟线在空中飞,能感觉到空气流动进来。那天刚好是阴天,并没有阳光白云,那个灰的天空,有时候云忽然变深变浅,突然看到那个很纯净的天空,又看不到任何周围的场景,就会突然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体验。



这个建筑并不是通过美术作品的陈列,来获得视野上的一个满足,它是通过身体的感受,调动你所有的感官,你的听觉、视觉,甚至说你的嗅觉,去体验这么一种很纯净的感觉,当你不由自主的坐在地上,风的声音,以及云在走动,很适合去冥想。



另外一个洞口,能看到外面的树木,因为那个洞口降低一点点。一年四季这个洞口的景色都会变化,春天的时候可能树叶是绿的,夏天是深绿,到秋天会变得金黄,冬天以后树叶会掉下来,一年四季这个时间的因素,在这个建筑物里面得到一个很完整的体现。



有时候我们也会思考怎么体现一个建筑物的这种时间感,怎么去表现,结果西泽立卫用这么一个手段去表现时间的感觉,表现生命的藐小,所以当时觉得这个建筑,还是适合用于体验的建筑。后来很多人就坐下来洞口周围,坐下来会突然发现这个地板是有点倾斜的,会发现那个大洞口的下面,地板是慢慢倾斜的。这一点我们因为做建筑,马上能想明白,雨水下来的时候,倾斜的地面能够把雨水排掉,这是一个正常的推理。
 
我们坐下来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个地板上面,不停地冒出来很多水珠,当时第一个反应,是不是施工有问题,是不是地板没做好,导致水渗漏出来,后来发现水珠到处都是,一个一个小水珠冒出来,这个水珠冒出来之后,它变成一个圆形的水珠,它并不渗开,然后很快变成一个小圆球,在这个倾斜地板上开始就往前滚动,滚动以后它再把遇到的另外一个水珠吞并,又变成更大的水珠,然后又滚动,又把另外一个水珠吞并,又变成更大的水珠,最后慢慢倾斜的时候就水珠越变越大,到最后,这个水珠越变越大,甚至有可能还在滚动。



后来发现,周围是一条一条水珠,就像那小的虫子,在流动,当时觉得很神奇,也开始知道这个处理肯定不是建筑施工失误,或者有缺陷,不是,可能是故意的,但是当时还不太清楚,到底是谁这么处理,到底是西泽立卫的想法,还是谁的构想。
 
我们继续往下讲,就是看到这样一种光影效果。
 
为什么说这个建筑用于体验,比如说有一些游客,他时间很充足,早上过来以后,可以呆一天,早上阳光出来的时候,就会看到地面的影子在走,这个光影会不断的移动,一直到太阳下山,可能这个光影才会消失掉。我觉得有一个建筑师,很伟大的建筑师,就是以前做过那个古罗马的万神庙,内部有很大的一个穹顶,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建筑,很大的穹顶上面,就开了一个大的圆洞。水、空气都可以进来,然后那束光投射下来以后,在墙面不断移动,每天很多人去那里观摩,那个建筑是两千多年前的,建筑师居然想出这么一种处理的方式,很震撼。那么我想西泽立卫可能也从万神庙里面学到一些东西。



包括我们国内有一些建筑师,也是从万神庙里学到这种手法,屋顶上开个大的圆洞,所以这个建筑它是用于体验的,就是看到这么一个光影子的效果,时间在慢慢的走,风在吹,地面的水在流动,下雨的时候可能雨水会发出雨声,听到这种风声、雨声,还有时间的不断变化,在那个瞬间你就会很沉浸于体验你自己的生命,你会去冥想,闭上眼睛去冥想,然后人世间的一切你会把它抛弃掉,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所以我觉得西泽立卫当时做这个建筑,塑造出这么一种氛围,我觉得是蛮惊叹。
 
地面的这种水珠,像一条条爬虫一样,它是运动的,并不是固定,小的水珠慢慢的变成一条,最后在这种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流动。回来后我就去查资料,我发现它是用那种荷叶的原理,水在荷叶上面是不会渗开的,都是一颗颗水珠,因为地板用的是这种类似荷叶的涂料,很特殊的涂料,让水变成一颗一颗。



从这里我们看到这两个洞口,就像一个洞穴一样,我觉得这个建筑给我的体验,有点像回到以前的洞穴时代,这个洞口是比较低矮一点,你能看到外面随着季节变化不断变幻颜色的一个树林。中间那个洞口能看到天空,很多人就坐在这个地板上面往外看,风在吹,那跟线在飘动,海风吹到这片树林的时候发出哗啦啦声音,如果碰到秋天,可能树叶还会飞舞,甚至会飞进建筑物里面,你会觉得建筑师创造了一个沉默而纯净的空间。



回来以后整理资料的时候我在想,我们做美术馆往往都是空调,进去有一个玻璃门,然后全部都是空调,密闭、干净,恒温恒湿,像这个建筑物没有美术作品,它可以全部开畅,它并不是需要做空调,如果真的需要空调,那可能这个大的圆洞就要用玻璃密封起来,密封起来可能会有很多钢框,那可能就不是这个效果了。所以我觉得西泽立卫为了达到一种极致的状态,他肯定经过思考——这个美术馆没有作品,这个美术馆就用于体验生命,体验时间,体验风声、雨声,还有这样一种时间的流动。
 
当时我看了这个建筑物,想起一个诗人,墨西哥诗人帕斯,他写过一首诗,叫《风、水、石》风的声音、水、地面的水、石,这个建筑就像岩洞一样石头,比如我所在的广西,就有很多岩洞,芦笛岩岩、七星岩这种大的岩洞,有点像风水石这么一种状况,这个应该是挺有诗歌的感觉。我们在城市里对天空,对时间都麻木掉了,但在这个地方,好像一切被重新唤起。
 
我讲讲这个建筑是怎么建的。大概是这样的,就是建的时候它是先堆土,先用人工把这个土堆起来,堆成个小山包,压实,就是把小山包,当做模板,然后开始放钢筋,因为建筑规模大,它混凝土的用量还是蛮大的。
 
这个岛上它材料都是从外面运进来,所以当时施工公司需要24小时不停地连续作业,浇灌混凝土,混凝土全部凝固后,再用挖掘机从那洞口那里开始往里面掏泥土。最后把里面的泥土全部掏出来,它就这样建的,跟我们建筑房子方法不太一样,非常神奇。 
 
这个地面的水珠,回来后我查了资料,原来是西泽立卫跟一个艺术家的合作,那个艺术家叫内藤礼,他是艺术家,水珠的作品就是他的想法。当然也可能是跟西泽立卫两个人一起构想,比如说我们合作做一个这样的东西,他提出来,这个建筑是没有作品,我通过水珠冒上来,最后大家一起合作,做出来这么一个全世界唯一一个没有一幅美术作品,只是靠自然元素构成的美术馆。



另外一个就是一个纪念品商店。大的那个美术馆,这边就是一个小的纪念品商店,纪念品商店就跟那个建筑完全不同了,因为只卖东西,它就必须在这个洞口上安装玻璃,玻璃就会有很多钢龙骨,这边美术馆洞口是虚空的,这个完全是一个实体,用玻璃来做的。然后从屋顶上就能看到整个建筑物有两个洞口,一个洞口是做采光,一个洞口是做入口,从这里走进来。



这个建造方法它可能跟挖掘的也是同样方法,但是挖掘用人工,因为它机器进不去,有一个窄门洞进去,进去以后是一个通道,雨水会下来,这个通道是可以排水到外面,从通道进来以后,回头一望,就看见那个接待的地方,两边用玻璃材料做出一个墙。走进去以后在这个圆洞的下面就是这么一个场所,地面有点起伏,里边出售各种美术作品,艺术作品,或者一些其它的纪念品。



西泽立卫这个房子,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妙,这个建筑,跟你们想象中的那种不一样,我觉得建筑师做一个作品,构思、创意还是很重要,另外建筑与场所的关系,建筑做的好,一般都会跟场地发生关系,特定地段去做一个建筑,跟那种不考虑这个环境的建筑师完全不同的,这个项目的场地非常好,所以西泽立卫去做这个建筑的时候,他就去想营造出这样的感觉,想营造出一种跟别的地方,别的美术馆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当时看完这个建筑,给我的体会,觉得真的是突破,突破我对建筑的认识,一些边界。



这个建筑属于不可模仿,很具有唯一性,日本建筑师他们做建筑的方法,都很讲究构思,怎么把构思变成现实,很讲究这方面,所以他不像我们中国建筑师,我们都是做一个产品,做一个房子,做一个建筑而已,没有太多这种创意,没有让人感到惊奇的地方,像很多日本建筑师,年轻一代的建筑师都是这样。
 
录音时间:2018年11月22日
2018/12/3整理

*非亚先生在“K堂”分享的其他建筑师的案例,我们将后续分期推送。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