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盖茨比不过一场美梦

如果盖茨比不过一场美梦

原创: 笑笑仙女的铁粉  最好的我们 magic  2018-12-29

了不起的盖茨比,他到底了不起在哪里?英文中的Great,应该远不止于“了不起”,可能更接近于“伟大”。
也许,盖茨比是集伟大与渺小,光荣梦想与卑微不足道于一体,是高贵优雅和庸俗粗鲁的代名词。可是一切的形容刻画都不恰当,毕竟作者从一开始就告诫我们:“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这本译本翻译的确实乏善可陈,很有种刚毕业的好学生,带着几分新学来技巧,照着刚买的词典翻译出来的作业,殊不知译作本身亦是再创作。全书开头,竟然搬出了村上的日文译本前序作为开场,现在看来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令人啼笑皆非。

按说作者的出身并不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三代以来都是中西部城市声名显赫的有钱人,卡拉韦家族也算是个世家。可相比较东部的优美繁华,总让人产生深刻的向往,这种向往甚至贯穿了全书,从西卵村到东卵村,从海边渔村到纽约大城市,从纽黑文再到牛津,这是一种普遍认同的对财富、奢华和尊贵的向往,人人都希望有个显赫的声名,被许多人爱慕,悠然自在地享受生活。这种向往甚至于卑微而令人鄙夷,正如许多美国人宁愿做奴隶,也不愿老老实实做个乡巴佬。

故事从一开始,就划清了界限,远房表妹黛西成功地从西部走向东部,她和汤姆的家也是坐落在东卵村,无论如何,这对于当时的作者来说,多少是足够令人羡慕的。

而作者最豪华的邻居盖茨比,也不过是西卵村的一员,尽管这是出于更好地观望黛西,但也无形中为盖茨比盖上了一个戳记——“较次等”。他随后所做的所有努力,无论是战争中的荣誉,还是金钱财富上的丰裕,甚至于刻意遣词造句,迎宾宴客、广交豪杰,也不过是为了摆脱这个印记,步入上等人的层次,以更高更好地面貌来引起黛西的注意。

从一开始的极尽奢华高调、铺张浪费,似乎人人都在谈论盖茨比,关于他的传说光怪陆离,这似乎是个没有答案的悬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猜想,可并没有人真的关心真相,人们往往看似激烈的争论探讨,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躁动的好奇心,展示并不如他们料想的那样敏捷高超的口才与思维。
作者看似不经意的一次交谈,却意外地与盖茨比相遇,即使是盖茨比的刻意为之,可在作者看来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当他得知眼前的人正是人们口中神秘莫测的盖茨比时,他惊讶却不十分惊奇,他没想到这个让人心安的会心一笑,这个举止优雅的壮年男子,二三十岁模样,说起话来文绉绉得近乎滑稽的年轻人就是盖茨比。可是,如果他不是这样,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故事写到这里,好像一下子开始明朗,一直到乔丹和作者说出盖茨比的计划打算,我们开始明白故事的逻辑因果。这是一个历经打拼,终于实现财富丰裕后,念念不忘心头旧爱的浪漫故事,他得知黛西已经结婚产子,痛苦使他难以言明,可是他坚信黛西对他也是一样的热爱,无论婚否,他们之间爱未曾中断,也必将回到往日时光。一片痴心让盖茨比耗费巨资在这个小地方买下一座宫殿式的豪宅,日日夜夜欢声笑语不断,灯火通明里总有个远眺的孤影。

小说全文,无处不在鲜明对比,大概鹤立鸡群才显得高挑吧。与一片痴心相对应的,是汤姆的四处找找乐子,威尔逊的无力掌控,卡拉韦(我)的无动于衷。面对男女感情,卡拉韦总是显得那么不露声色、不为所动,他似乎是理智的,甚至于超脱的,所以全文中作者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对他们做出评价的人,就像他对盖茨比说的,他们是一群混蛋,可是这群混蛋加起来都比不上你。尽管作者自始至终都不赞成盖茨比,但这是他所给出的惟一的赞美。
人人都应当被鄙夷,可只有盖茨比混账得彻底。

如果把黛西抽象化作梦想,盖茨比不过是做着爱情的美梦,所有的辛酸可怜,都容易激起读者的同情。对比之下,黛西的薄情淡漠,也许更要令许多男性黯然神伤,甚至愤愤不平。相较于打动他人,我们常常更擅长于感动自己。

可是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另一个视角,如果将盖茨比虚幻化作一个符号,他不过是一个奢华而重大的扰动或者噪声,大概是Disturbance,而这个扰动,不过是许多现实婚姻里的一颗炸弹。

将汤姆与黛西立为故事主体,他们从相识到结婚生子,又何尝不是一场美妙的爱情之旅呢?乔丹曾经不也是表达过羡慕和向往吗?仿佛那就是爱情的曼妙美好,或许这才是真实的。

只不过婚姻本身,既是对爱情的认可与守护,也是对爱情的束缚和绑架,那是来自道德来自观念的捆绑,可是没有人喜欢“拘禁”,更何况汤姆和黛西本身就是野马,情爱的草原从不缺少待捕的羔羊,谁才是真正地猎手,谁又是谁的猎物?也许没人说得清。

那个被车撞死的女人,和他丈夫威尔逊结婚十二年,可就是因为她是汤姆的第一位情人,即使如今已经并没有什么姿色和风韵,他甚至不允许默特尔当面提起黛西的名字,汤姆尽管对自己的老婆并不忠诚,可是他自认为自己还是爱着自己的妻子,这种自以为纵使他出去找找乐子,做些“蠢事”。

而默特尔自认为当年一不小心上了当,被威尔逊的花招迷惑,再跟别人提起时,甚至不情愿承认曾经爱过自己的丈夫。威尔逊经营着并不挣钱的生意,贫穷使他变得愈发胆小懦弱,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正和想要依靠的汤姆有所勾搭呢?可只要谁都没有捅破,窗户总可以遮风,屋子总还可以住人,于是默特尔在一次次偷情中,也愈发瞧不起自己的丈夫。
但同时,她几乎完全依赖于汤姆的态度,她当然知道自己在这场婚外恋中占据着什么地位,她卑微可怜,以至于但凡有一星半点可以当家做女主人的机会,她也是极尽膨胀之能事。越是渺小越是微不足道,就越渴望发光发亮,恨不能自我鼓吹继而膨胀,可事实也证明,过度膨胀也终究要破裂。

看似汤姆和默特尔的奸情,令人不齿,引人发恨。其实,黛西的出轨才是致命的所在,对于婚姻的背叛,也不过是像汤姆那样出去偷鸡摸狗,做些不齿的勾当。
可是黛西的背叛反而更深刻,她是对爱情的背叛,是精神上的出轨,而盖茨比就是她虚幻的一场婚外恋。同样的,盖茨比也是黛西的第一位恋人,应该说是刻骨铭心,那是一个她本打算,也本可以要嫁的人。
人们对于没能得到的事物或感情总会抱有格外的眷恋,因为没有看到结果,所以大家都怀着期待,然后开始幻想结局。

当黛西和汤姆的婚姻出现问题,他们没有想着如何去修复,而是各自寻找看似可以得到宽慰和解脱的方法,黛西开始幻想如果当初的那个恋人,终于出现,并且是以这样一种奢华高调登场,又会是怎样一种场景?
很讽刺的是,黛西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和汤姆结婚,而是选择拉韦尔这个“穷小子”结婚会怎样,她不愿做这种假设,因为对财富和尊贵的向往,不允许她有这种幼稚的打算。

所以盖茨比就这样出现了,他不仅富有而且专情,对黛西一往情深,对那些男男女女不为所动,他在情爱方面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名声。他宁可苦苦守望五年,也不敢贸然打扰,他是这么的美好,妙不可言,同时又是这样的谦逊卑微,他引起广泛讨论,他被许多人爱慕,可同时他也不过是自己最虔诚最卑微的追求者之一。

在黛西的虚妄幻想里,盖茨比成了她婚姻的最佳解救者,而作者只不过是一个并不很重要的引路人、中介者,所以他不允许拥有过多的感情,这个叫拉韦尔的年轻人,无论从长相、性格,以及收入,都是标准的普通人,实在乏善可陈,不过只有一点好,他是爱她的。

所以,黛西在一眼见到盖茨比时,就已经重又爱上了他,这也就显得十分合情理。

可黛西所没有完全预料到的是,这个昔日的情人,不满足于做一个默默的守护者,小心翼翼地爱着她,甚至于想要把她完全带走,还要她承认自己从未爱过自己的丈夫,即便爱过,也不如爱盖茨比的多。她当然不愿意自己处于这样被动的局面中,无论爱情还是婚姻,她都是渴望自由的,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盖茨比的所作所为让她开始感到不安,她开始哀求,想要回到家中,只要回到家中,一切就都还在她的掌控范围中,哪怕回到家就意味着回到现实。

后来,她和盖茨比在回家的途中,撞死了默特尔,因为当汤姆真的放他们二人独自回家的时候,她开始感到害怕,害怕就此真的失去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婚姻,而这有违初衷。

她不是真的想要摆脱汤姆,就像汤姆也不是真的想要拥有别的女人,黛西只是希望汤姆可以再像从前一样顺从她,守护她,再多一点倾听和忍耐,盖茨比的出现就是想要激起汤姆的警觉和醒悟。
而汤姆也确实如她所料,在婚姻受到实质性威胁时,终于站出来打起了婚姻保卫战,汤姆所说的话当然是真的,他们一直都是相爱的,只是岁月的平淡多少让对方多了一些不耐烦,乏味的生活让他萌生愚蠢的念头,黛西怨恨丈夫的出轨和不老实,但也希望汤姆能够浪子回头,将这场婚姻继续走下去。

所以,最后的最后是她杀死了丈夫的情人,自己的情人也被人杀死,而杀死自己情人的人,真是那个胆小懦弱的威尔逊,连他在怀疑自己妻子被人故意撞死时,也会端起猎枪做个真正的男人,而她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面对自己的婚姻受到威胁当然是更加的果断勇敢,杀死盖茨比可以说是黛西以示决心的举动。

于是,盖茨比的出现和陨落,不过是黛西守卫婚姻的一场奢华美梦,他尽管再美好,也是卑微的,他再谦逊,也没有人喜欢,他是平淡生活里的一剂调味,他是茫茫草原里的一树花开,他是万里江河的一座孤岛,他是许多未竟的心愿,如同窗台锈迹斑斑的锁扣,可他也不过是婚姻里的一个小偷。

2018.12.29


文章已于2019-01-02修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