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云”医疗 撑起“家庭雾化”保护伞,开启智慧呼吸管理新篇章-殷勇教授谈儿童哮喘的长期管理

走近“云”医疗 | 撑起“家庭雾化”保护伞,开启智慧呼吸管理新篇章-殷勇教授谈儿童哮喘的长期管理
原创 《门诊》杂志  门诊新视野  今天

“治疗哮喘的激素类药物副作用真如患者所想象的那般严重吗?”

“疫情期间,家庭雾化治疗为儿童哮喘患者带来了哪些便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该注意的操作事项有什么?”

“智慧呼吸管理中心(IRMC)的引入为院内外雾化治疗的推广、普及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



雾化治疗是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操作简单、易学,针对难以配合医护人员的儿童哮喘患者,临床医师常常会推荐患儿家属在家尝试雾化治疗。近几个月来,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全社会的日常出行造成了严重阻碍,许多需要定期到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因此陷入窘境,远程医疗和居家治疗成为时下的热议话题。在这一形势下,家庭雾化治疗凭借其独特优势,逐渐得到了更多呼吸科患者的青睐。2020年4月15日,《门诊》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殷勇教授,针对新冠疫情下如何利用家庭雾化这一治疗方式做好儿童哮喘患者的诊疗、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解答。

解决哮喘患儿长期
管理中的“痛点”问题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门诊》: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呼吸专科联盟共同主席、全国儿科呼吸学组呼吸免疫协作组组长、上海儿科呼吸学组组长,您在儿科呼吸慢病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请问从临床实践来看,当前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诊疗和长期管理面临哪些问题?
殷勇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儿童哮喘患者不配合、依从性不高一直是呼吸科医师的“痛点”,新冠疫情的爆发将此类事件放大化,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然而,造成患儿不能很好地配合医师进行长期治疗的原因是多元的。

首先,医患双方之间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现有医疗模式导致临床医师与患者家属之间通常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患者家属易对用药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疑虑。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慢性气管炎症的基石性药物之一,然而,在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很多家长会因担心激素的副作用过大而在治疗一段时间、症状有所缓解后自行停药。其实,临床上在治疗哮喘时,医师往往会选用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这使得药物对局部的作用效力较强,带来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较少,医患双方如若充分交流,则完全可以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

其次,多数医院的现有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哮喘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患者每隔几月就需到院复诊,这对院方医疗团队力量和诊疗设备的要求还是相当之高。若要为儿童哮喘患者提供全面完善的人性化服务,院方需配备非常专业的儿童哮喘治疗团队及相应的常用诊疗设施、哮喘药物;同时,为准确把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医师与患者家属之间应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及时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对于多数基层医院而言还是一个较为艰巨的挑战。

再次,设备使用不当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对于不易配合的哮喘儿童患者,临床上往往会推荐患儿在家进行雾化治疗,因此,家庭治疗是儿童哮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部分患者家属未能正确地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使用哮喘治疗设备,这就导致了治疗效果下降甚至治疗失败。

最后,突发特殊公共事件亦可能导致停药。比如在时下的新冠疫情期间,出于对自身或孩童健康的担忧,大量患者及其家属因无法外出就诊或取药选择了暂停药物治疗,而长时间停药会给儿童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诸此种种,都是导致患者依从性差、诊疗效果不佳的原因,而归根结底,均源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交流不畅、缺乏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因此,改善医患关系、加强信息交流、提高院内诊疗水平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家庭雾化治疗为什么

是哮喘患者的好选择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门诊》: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大量呼吸慢病患者无法到院接受雾化治疗,这为呼吸慢病患者的长期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在这一形势下,家庭雾化治疗逐渐受到了重视和推广,您如何看待这一应用趋势?贵科室在这一特殊时期是如何进行患者管理的?

殷勇教授: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临床上主要将呼吸系统疾病分为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传统的口服、静注、肌注等给药方式在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良好的效用,在应对过敏性疾病或慢性气道炎症疾病时却有些“绵软无力”,相比之下,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将药物直接送至气道,起效速度快、治疗效果好,必要时还可多药联用、与氧气联用,充分满足了患者不同的用药需求;且不同于口服和静脉注射,吸入给药产生的局部效应更强,带来的全身性副作用较少、安全性更高。

由于雾化治疗对设备条件的要求较低,操作简单易学,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患者及家属可以快速掌握使用方法;因此,针对院内治疗时不易配合的儿童哮喘患者,临床上可推荐其在家进行雾化。熟悉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有助于抚慰患儿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同时也避免了在院内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此外,将雾化治疗转移至家庭,亦减轻了家属频繁陪同患儿到院治疗的负担,就诊的时间成本显著降低。因此,家庭雾化治疗实则是患者治疗需求的一种必然产物。



值此特殊时期,家庭雾化治疗更是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及应用。雾化治疗其实不单单适用于哮喘患者,慢性气管炎、阻塞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均可使用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同时,雾化治疗的适用人群也非常广泛,上至老人、下至婴幼儿,几乎所有年龄段的患者均可采用雾化治疗。在出行受限、就医困难的情况下,操作简单、易于上手且无需刻意配合的家庭雾化治疗为保障广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疫情缓解、出行条件放宽之后,家庭雾化治疗亦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随着治疗观念的进步,患者及家属在追求治疗效果的同时,现在也更加渴望治疗环境的舒适及心理上的照护。然而,由于每日到院就诊的患者流量非常庞大,院内的整体就诊环境相对嘈杂、容易出现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亦难免有所疏漏。家庭雾化治疗将治疗场所由医院转至家庭,不仅有助于减轻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轻松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呵护更佳。
当然,患者在家中进行雾化治疗时,也应注意操作规范和用药安全,如有特殊情况还应立即与临床医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不宜擅自调整用药方案或用量。在家庭雾化器的使用过程中,医师亦应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讲解、指导,确保器械使用得当,以免影响雾化治疗效果。
就我所在的科室来讲: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为满足患者就诊需求,我们尝试应用了远程问诊方式,并在疫情期间成功开具数百张哮喘处方。

此外,出于对医患双方交流沟通的重视,我们科室在疫情爆发前就与患者家属构建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每位医师均与200-500名不等的儿童哮喘患者或家属建有微信沟通交流群,也正得益于此,我们才能够在疫情期间与所有患者保持正常联络,监督、指导哮喘患者进行规范化家庭雾化治疗,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因操作不当或信息交流不充分导致的治疗效果下降。
从近期回流数据中也可看到,绝大部分患者在居家隔离期间亦得到了很好的管理和治疗,急性哮喘发作率微乎其微

从五大方向实现对慢性

呼吸疾病患者全病程管控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门诊》:智慧呼吸管理中心(IRMC)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推广的呼吸慢病智能化管理中心,依托物联网和云平台,打通院内院外,实现了从院内到家庭的全流程管理,目前已在全国多个中心得到推广应用。您认为IRMC这种全程闭环式管理的构建为医患双方带来了哪些益处?这为未来的呼吸慢病管理带来了哪些启示?
殷勇教授:智慧呼吸管理中心(IRMC)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疾病管理模式,是对当下医疗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补充与延伸。在“互联网+”和最前沿医疗设备的支持下,IRMC以患者为中心,以云平台的方式将临床管理和家庭管理相结合,从治疗、监测、患教、娱乐、随诊五大方向实现了对哮喘等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的全病程管控。

从院内角度来说,智能雾化室的构建实现了一个甚至多个雾化室的高效有序管理,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注册建档之后,即可实现自动分配工位、查看规范化雾化操作指导视频、实时监控雾化状态和大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呈现、雾化报告推送等。临床医师也可在IRMC医生web站点便捷地查看患者雾化进度数据、TRACK评分表等。同时,IRMC引入了具备独有宽频、三位脉冲震荡技术模块的新型3D肺功能仪(MostGraph),该检测仪操作简易、无需配合,患者只需平静呼吸即可完成,最适合于儿童和不能配合的患者。



IRMC智慧呼吸管理中心-雾化地图


IRMC智能雾化室
从院外管理角度来说,雾化地图的构建明确了呼吸慢病患者周围IRMC的详细分布位置,为患者到院雾化治疗提供了便利;同时,规范的雾化操作指导视频、疾病教育、健康专栏等信息能更好的帮助患者了解疾病、辅助治疗;云端雾化日记、家庭健康档案的建立则实现了院外数据可视化,患者治疗、随访数据更加完整,临床医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整体治疗情况;此外,一直以来哮喘的发病只能由临床医师根据听诊器是否听到哮鸣音来判断,而IRMC计划引入的新型哮鸣音检测仪则有望令患者在家中亦能及时、准确地鉴别哮喘有无发作。

综合而言,IRMC的核心在于“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依托物联网和云平台,IRMC成功打通了院内院外,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便捷化、可持续化的慢病管理,为时下医疗模式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未来,或许将有更多的新型产业链在此基础上萌生、发展,哮喘、COPD等呼吸慢病的诊疗或管理指南也有望因医疗管理模式的变革而得到更新。


殷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呼吸科主任、儿童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副主任

全国儿童医学中心呼吸专科联合会联合主席、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免疫协作组组长、国家远程医疗和互联网中心“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特别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儿科分会成员、中国医促会过敏科学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会员、上海儿科呼吸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员、上海市医学会普及分会会员。擅长儿童哮喘、慢性咳嗽、难治性肺炎、睡眠呼吸困难和呼吸困难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