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守护未来|2020小儿麻醉高峰论坛精彩纷呈

无影灯下,守护未来|2020小儿麻醉高峰论坛精彩纷呈
vision麻醉眼界  人福镇痛E线  今天


5月17日下午,以“无影灯下,守护未来”为主题的2020小儿麻醉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vision麻醉眼界多媒体平台和宜昌人福药业共同搭建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俞卫锋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李天佐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徐军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建敏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王锷教授、南京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崔苏扬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黄瑾瑾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孔高茵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杨金凤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廖琴教授线上参会。







开场致辞



徐军美教授:感谢vision麻醉眼界和宜昌人福药业共同搭建平台,召开2020小儿麻醉高峰论坛,感谢众多专家莅临会议探讨小儿麻醉的最新进展和资讯。小儿麻醉是麻醉学的一个亚专科,一直受到麻醉同道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伴随着小儿生理学、药理学研究的长足进步,先进监测设施、技术的问世,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新型麻醉药物投入使用,小儿麻醉经历了飞速发展。尽管如此,如何降低手术患儿的并发症和病死率,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希望在本次会议中,大家可以学习到小儿麻醉领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动态。





学术讲座


WE.jpg


主持人
孔高茵教授

...


讲者:张建敏教授

讲题: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


小儿气道异物高发的病因主要是婴幼儿乳牙未全出;儿童咽部相对狭窄、垂直,喉部较长,呈漏斗状;儿童咀嚼功能不完善,吞咽协调功能和喉保护功能不健全;以及儿童呼吸功能储备较低。小儿气道异物占儿童意外伤害的7.9%~18.1%,80%集中在1~3岁儿童,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术前充分评估、依据不同的手术方案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随时做好危及患儿生命的抢救准备、准确判断通气方式是麻醉科医生做好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管理的要点。



术前评估





麻醉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两种方式均可,同时辅助表面麻醉[喉麻管以2%利多卡因(3~4mg/kg在声门上下行喷雾表麻)],手术过程中控制通气或保留自主呼吸,同时确保一定的麻醉深度,并保持整个异物取出过程中声门开放。



麻醉药物

丙泊酚(短效、快速,有支气管扩张作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操作刺激时循环波动小,容易造成呼吸抑制),右美托咪定(不抑制呼吸),七氟醚(麻醉可控性强,不刺激气道,一旦患儿发生支气管痉挛,麻醉加深困难)都是可选择的麻醉药物。




详细讲课内容请戳:
张建敏教授:小儿上呼吸道急诊手术的麻醉管理



讲者:王锷教授

讲题:TEE与先心病手术麻醉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先心病手术中应用,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一,指导术中麻醉管理和手术决策, TEE可以了解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和解剖特点、外科手术方式和预期效果、各种疾病的超声表现;第二,确认和纠正术前诊断,麻醉科医生在麻醉诱导、动静脉置管完成后要尽快开始TEE检查,再次确认主要病变,纠正漏诊和误诊;第三,手术效果评估,心脏复跳后麻醉科医生应即刻运用TEE评估手术效果,与术者一同做出进一步的治疗决策;第四,TEE引导下可完成房缺封堵术、室缺封堵术和PAD封堵术;第五,指导停机后和术后管理。



当然TEE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探头大小受限制;低龄婴幼儿气道受压、通气障碍;图像获取受限;还有诸多因素影响是否需要再次外科修复;人为错误解读参数等。麻醉科医生只要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充分了解疾病:病理生理和解剖异常,以及外科手术步骤。在术中与外科医师充分沟通,才能将TEE技术更好地运用于先心病手术麻醉,避免提供错误信息以及对患儿造成伤害。





WE.jpg


主持人
杨金凤教授

...


讲者:崔苏扬教授

讲题:小儿麻醉的困惑:术后镇痛相关问题探讨


对于小儿术后镇痛,一直存在争议。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和哭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术后疼痛是哭吵的主要原因,当然小儿苏醒后对陌生环境和人员的恐惧和焦虑也是原因之一,可见小儿术后镇痛和镇静十分必要。



小儿疼痛评估

3岁以上儿童可以采用面部情绪评分进行疼痛量化评估,而3岁以下儿童则可以将其烦躁和苦恼行为变化用数字表示。尽管国内外专家共识都提出了多种术后疼痛评估方法,但是麻醉科医生除了评估应激指标和行为学观察,还要与家属和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才能准确判断术后疼痛程度。



小儿镇痛方法

小儿术后镇痛可采用口服、滴鼻、注射等多种方式,麻醉科医生应根据不同手术和个体疼痛评估情况,个体化选择安全有效的镇痛药物和药物,并以“简单、安全、有效和密切监测”为原则。



小儿镇痛药物

局麻药、非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类药都是小儿镇痛可选择的药物。阿片受体激动拮抗类药有别于传统阿片类药物,镇痛强度适用于中度以上疼痛,临床应用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传统阿片类药物。欧美发达国家目前主要使用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类药是纳布啡,依据我院的使用经验,手术结束时给予0.1~0.3mg/kg纳布啡,在预防小儿苏醒期躁动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讲者:黄瑾瑾教授

讲题:小儿日间手术

1990年,苏格兰小儿外科医生James Nicoll首先提出日间手术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日间手术不是技术创新而是管理理念创新。麻醉科医生可以承担起日间手术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在术前评估、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制定舒适快速康复方案中具体实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推行“手术在浙大儿院,康复在当地”日间手术模式以来,实现了多指标协同增长的多赢局面。我院开展的小儿日间手术术种涉及呼吸内科、消化内镜、泌尿外科、普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通过“三个准入、三个评估制度、三个应急预案”,完成日间手术的一体化布局、一站式服务,在节省医疗资源、方便患儿就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俞卫锋教授点评:我非常高兴可以参与2020小儿麻醉高峰论坛。首先,我对徐军美教授带队前往武汉,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艰苦付出表示敬意,你们的工作让全国人民看到了麻醉学科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地位;其次,今天是周日,无论是专家教授,还是广大参会者,放弃休息时间参与线上学习,让我非常感动。


小儿麻醉是麻醉学科一个重要的亚专科,我作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的组长,希望小儿麻醉专业在各位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为更多手术患儿提供优质的服务。






热点讨论




廖琴教授:苏醒期躁动反应会对儿童构成危害,为了彻底消除儿童苏醒期躁动,麻醉科医生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李天佐教授: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术后麻醉药物的作用没有完全消退,如果叠加伤害性刺激,儿童就容易发生苏醒期躁动。麻醉科医生可以在术前评估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风险;术中合理选择麻醉药物;术后控制疼痛、缺氧等恶性刺激因素;医务人员适时地进行人文关怀,就可以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崔苏扬教授: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发生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是疼痛,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焦虑。针对术后疼痛控制,神经阻滞的效果非常理想,对于特别焦虑的儿童,还可以在神经阻滞基础上复合使用纳布啡等药物,进行多模式镇痛。至于人文关怀,李天佐教授已经讲了很多,我就不再赘述。



黄瑾瑾教授:诚如两位教授所言,麻醉科医生只要做好疼痛控制和人文关怀,儿童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我院在麻醉后恢复室常规放置玩具,将麻醉恢复室环境布置得比较温馨,这也是人文关怀策略的体现。


廖琴教授:咪达唑仑、氯胺酮、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等都是儿童手术室外麻醉镇静可选择的药物。在儿童手术室外麻醉中,您推荐的镇静药物是什么?给药方式是什么?




张建敏教授:这四种药物都是常用的镇静药物,无论手术室内还是手术室外麻醉,四种药物都可以选择,麻醉科医生可以依据手术类型、儿童病情选择起效快、镇静充分、术后副作用小的药物来实施手术室外麻醉。



王锷教授:个人在手术室外麻醉中常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阿片类药物,与阿片类药物的组合。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特别容易发生缺氧,因此在镇静过程中需要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等指标。当儿童哭吵无法开放静脉时,咪唑安定口服,右美托咪定鼻喷、吸入笑气等方法也可以采纳。



孔高茵教授:非常赞同两位教授的发言,在手术室外麻醉中无论采用何种药物给药途径,需要提前开放静脉通路,保证儿童的安全。




廖琴教授:儿科麻醉中理想的液体治疗方案是什么?能否请你分享经验?




徐军美教授:在儿科麻醉中,补液种类、补液量都是一直在争论的话题,麻醉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只要以“仔细观察、及时处理、精准计算、绝对量小、相对比大”为原则进行液体治疗,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黄瑾瑾教授:儿科液体治疗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儿童公斤体重低,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尤其是新生儿或早产儿,术中要实现精准的补液确实非常困难。如果儿童术中出血量多,个人建议输注异体血,从而控制胶体液和晶体液的输入量。



杨金凤教授:我院是肿瘤专科医院,患儿术前接受化疗、放疗,多数存在慢性失血的情况,耐受失血能力比一般患儿更差,因此我院主张早期输血,同时在输血过程中监测红细胞压积、血栓弹力图。


廖琴教授:理想的儿童舒适化医疗方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您推荐的药物是什么?




张建敏教授:我院在围术期使用纳布啡的经验比较丰富,纳布啡在有效控制疼痛、呼吸抑制发生率低等方面表现都很好,而且可以与阿片类药物配合用于术后镇痛。



崔苏扬教授:儿童舒适化医疗的话题受到大家的重视。阿芬太尼与丙泊酚组合的优势不言而喻,阿芬太尼既可以快速起效控制疼痛,又可以规避瑞芬太尼存在的痛觉敏化等问题,值得在日间手术中大力推广应用。



王锷教授:麻醉科医生应当依据手术室外不同类型诊疗操作对于镇静镇痛的强度需求,以及患儿情况,个体化选择药物。






2020小儿麻醉高峰论坛持续了将近四个小时,会议结束前,徐军美教授再次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牺牲休息时间,给大家分享了儿科麻醉领域中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的知识进展,让参会者获益匪浅。




(本平台与vision麻醉眼界同步发布)



往期热文

 5月10日,癌痛居家管理云课堂重磅上线!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

 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系列专访|王东信教授谈药理学特性

 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系列访谈之应用前景

 欣之所向 锐意辽远|阿芬太尼(瑞吉欣?)辽宁上市会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