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2》:不读书,连剧都看不懂了

《古董局中局2》:不读书,连剧都看不懂了
原创 郭小蝈  剧研社  今天




文_郭小蝈

鉴的是宝,更是人心!
 
本周《古董局中局Ⅱ:鉴墨寻瓷》(简称《古董局中局2》)会员正式收官了。说实话看完《龙岭迷窟》,又追着同一个团队打造的《古董局中局2》,居然没有审美疲劳,更像是看了3个单元故事。
 
两者有相似,却也各有特色。对比来看,《龙岭迷窟》是相对集中空间中的探险故事,《古董局中局2》则是纵观古今的「鉴宝」故事。
 
整体看下来,《古董局中局2》中确实有点硬伤,不过瑕不掩瑜,在演员基本大换血,背负“剧N代魔咒”的前提下,表现超过前作,着实不容易。
 



开播一周播放热度和有效播放率就登上首位,从开局到收官整部剧豆瓣评分稳定中略有升高。「鉴墨」和「寻瓷」两个板块精彩程度不相上下,紧扣「鉴古鉴人心」的主题,越到结尾越抓人眼球。从形式到内容,《古董局中局2》可以算得上一部「走心」的国产剧。

 鉴古,不止「掉书袋」

马亲王的作品真的是分分钟知识碾压,《古董局中局2》看下来,笔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没事就应该多读读书。
 
在知识点的排布上,对比原著还原度算是非常高了,不愧为一部「掉书袋」作品。行业黑话、专有名词、古董历史、鉴宝技巧、天文地理,甚至社会现实,每一集都有不少知识点,称得上青少年知识课堂,中老年防骗指南。在「鉴墨」篇完结的时候,我们曾出过一篇《鉴宝指南》(点此查看),涉及不少知识点,如今全剧收官(VIP),知识点更是需要笔记本安排起来,学好了说不定都能去潘家园练练手了。
 



密集的知识点怎么展现,而且还要好看地展现,这是改编马亲王作品的一大难点。改好了都是加分项,改不好都是槽点。一个知识点一口“唾沫”,都能让表现不佳的作品分分钟“出师未捷身先死”。
 
好在,《古董2》没有让我们失望。一般知识点通过角色对话表现,大量涉及历史和古董鉴别的知识,则通过特效和中插古装展现,这两种表现方式,都不自觉地让观众入戏。
 
《古董局中局2》的特效获得了不少网友的一致称赞,可以说有口皆碑。
 
在「鉴墨」篇,有两处特效笔者印象非常深刻,一次是许愿在戴鹤轩处施展“百步穿杨”技能的时候,跟随许愿游走在各种器物之间,一边走一边听着讲解,颇有点沉浸式体验的意味。另一处则是戴海燕给许愿分析《清明上河图》的时候,两人置身《清明上河图》之中,从画面的一端穿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观众也随着角色的视角,看到了不少画作的细节,跟着剧中人物一路走,一路陷入迷惑,又揭开谜底的过程,实在有点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
 


在「寻瓷」篇中,尹银匠开人物罐的特效,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青花釉面被划开,瓷沫翻飞,随着开口被撬动,秘密即将出现在大众眼前,让人紧张而又激动。「飞桥登仙」绝技再现,小钩引着银线飞过半空,迅捷飘逸,轻盈地落入瓷面裂口处,既精妙又好看。
 


与特效的一致称赞不同,中插古装有称赞,有争议。但在笔者看来,《古董局中局2》的中插古装是剧集「走心」的表现之一。
 
不同于第一部开篇就回顾历史,《古董局中局2》将「过去」通过古装中插讲故事的方式融入作品中,减少了时间上的硬性跳跃,更容易沉浸在剧集中。
 
《清明上河图》的缘起、辗转、真品与赝品引发的一系列纠葛都通过中插古装的方式展现出来,局中有局、戏中有戏,看起来既不单调,也不跳跃,中插古装讲述的小故事,将历史传奇、过往谜题通过视频故事传递给观众。无论是《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轨迹,《及春踏花图》的命运,还是五大青花罐的秘密,柴窑天青色的惊艳,都让人有一种追古溯今的酣畅之感。
 


在「鉴墨寻瓷」的道路上,「鉴古」不止「掉书袋」,观众和剧中的角色们一起穿古越今,学知识、观绝技、听故事,感受形式「走心」的同时,体会着现实的人心博弈。
 
鉴心,不可低估的人性


“你说这罐子,熬过了明代战乱,熬过了民国的乱世,却毁在了现在这个国泰民安的商品经济时代。”
 
「尉迟恭单骑救主罐」在一场颇为讽刺的争夺中碎裂了,许愿的一句话道出了「国泰民安」的无奈一面。就像剧集开始的那句话“人的眼珠子是黑的,心是红的,但如果眼珠子红了,心就黑了。”
 
如果改编是一个「话题作文」,那么《古董局中局2》无疑是主题思想突出的典型代表。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层面,都紧扣「鉴古鉴人心」的主题。
 


1、微观层面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坚持的东西
 
许愿,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就是那种人们会尊敬,但有时候又被他的轴劲气死的人。认真起来都觉得可怕。不同于一般主角光环加身、一路金手指的剧集,在《古董局中局2》中,可能观众都会为许愿的智商捏把汗,一股脑儿往前冲,频繁掉入别人设置的陷阱,关键是还不吃一堑长一智,别人挖个坑他就往进跳。
 
整个《清明上河图》真假之辨的进程,可以说就是许愿不断入局的跳坑过程。经历过百步穿杨的失败、潜心拓碑的历练,许愿的心性也在不断成熟。这份沉淀下来的心也成为他在真假对决舞台上的底气。即便是冒着故宫《清明上河图》是赝品的风险,也要坚持现场对比的结果。索性,最终他坚守去伪存真的道义,让敌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药不然,看似亦正亦邪,却是城府中带着坚守的人,用老朝奉的话就是,药不然是个能兜得住事的人。目标明确,而且沉得住气,悄无声息间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第二部中,论心性,可能年轻一辈里没人能比得上药不然。他至始至终都明白自己的目的就是为自己的太爷爷证明清白。
 
与许愿不同,药不然心思缜密、笃定,看似玩世不恭、沦为老朝奉的爪牙,但内心始终有自己的底线,且重情重义。暗地里默默帮助许愿,独闯九龙城寨,只身救出好兄弟。最后的生死拜,让人有股说不出的心疼。
 


黄烟烟敢爱敢恨,无条件支持许愿;戴海燕耿直、博学,不屑与戴鹤轩为伍。她们秉承内心的坚守,在自己认定的事情上一往无前。即使是反派,在内心深处也有可取的坚定之处。老朝奉道出了现实的可悲,小白不过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认可。
 
2、中观层面,家族传承与行业转型
 
《古董局中局2》中人性传承的一面被凸显出来。从剧集一开始“父守坑、儿下洞”的演变其实就埋下了人心难测,坚守不易的伏笔。
 
主要角色的代际传承,更是将人心坚守不易凸显出来。从性质来看,有两条明线一条暗线。
 
一条明线是许家,一条明线是药家。其中许家的线相对简单,从爷爷许一城开始,许家保护国宝、去伪存真的心就一直处在整个故事最明线的位置。药家则分出了两条支线,一条是药家,这个五脉正统的传承,药慎行到药来再到药不然,他们求真更求心安。这一点从药来选取画在油画上的四件宝物就能看出来。
 
四件宝物都不是顶级珍宝,但在药不然心里,这四件背后折射出来的人心却永远值得铭记的,而这四个故事正是药不然最喜欢的四个,即使药不然“背叛了”五脉,爷爷也从没放弃对他的希望,仍然将揭开谜底的线索留给了他。
 
药家传承的另一条线便是从药慎行到尹念旧再到尹银匠,为一个承诺,传承“飞桥登仙”绝技的故事。药慎行对尹丹痴情,对尹老爷许诺绝技绝不传药家人,也定不会让其失传,收养尹念旧、隐居绍兴,传授技艺,这便是中国人信守承诺精神的传承。
 


除了家族传承,行业转型也贯穿剧集始终。从一开始五脉转型的会议,引出香港拍卖行想进军内地,古玩市场造假盛行,五脉内部“蛀虫”不少。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整个行业稍有不慎就会转错方向。那个年代,市场经济的浪潮让多少人迷了心智。就像闽商博物馆中的张馆长,打着清库的名义,变卖国宝,利字当头总是容易遮住双眼,蒙蔽心智。
 
《古董局中局2》中黄克武的一句话很让人触动。他说:“我们已经老了,老到丧失了勇气和畏惧变化。”对于老一辈来说革新本身就足以让人心动摇,好在每个时代总是有仰望星空的人。
 
3、宏观层面,国家宝藏
 
有国才有家,在国家利益面前,绝不允许丝毫退让。
 
《古董局中局》系列从佛头案开始,就将国家利益摆在了每一个人面前。
 
老一辈,从许一城为保国宝甘愿背负“汉奸”罪名,到药慎行“蒙昧一时,却不愿,浑浊一世”,与盗取国宝的日本人同葬海底。即使战乱,也尽己所能护国宝不外流。
 
如今,许愿一行人力辩《清明上河图》真假,维护国宝尊严,打击境外不法势力;在大海上与夺宝日本人斗智斗勇,面对航海技术远胜于自己的日本,也丝毫不畏惧、不让步。看到这里,不得不说《古董局中局2》的爱国教育非常成功。
 
国家利益当前,新老一辈的坚守从来都如此相似。
 


结语

 
世上最难琢磨的是人心,最难满足的是人心,可最难阻挡的也是人心。
 
古物就在那儿,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复杂的永远是人心,善恶终有报,因果自轮回。
 
对于内容人来说,创作从来没有什么捷径,从形式到内容都「走心」才有可能让人看到。
 
-End-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