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养生方 夏天宜多吃这种辣,但要先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吃

今日养生方 | 夏天宜多吃这种辣,但要先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吃
羊城晚报岭南大医馆  今天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但原因估计80%的人都不知道!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主任黄穗平表示,夏日吃姜,从中医角度看有不同理由。





夏吃姜 图/视觉中国



夏日吃姜的理由



1、出汗多,阳气扩散在外,形成外热内寒的体质。《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说阳气是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人体阳气耗损,容易遭至外邪入侵,从而患病。姜具有温阳助阳的作用,因此,夏天吃些姜,有助于补充体内阳气,抵御外邪。



2、夏天多吃冷食喝冷饮、吹空调,易被寒邪所侵,容易导致脾胃虚寒。日常饮食之中加入一些生姜,借助姜的温热之性祛除体内寒邪,温中健脾。



3、生姜有助发汗排汗,还有利于祛湿。夏天湿邪较重,容易夹风、寒、热诸邪侵犯人体,姜有发汗除湿的作用,对于一些体内有湿邪内阻的人,可以通过发汗的方式把湿邪驱除出体外。



4、民间有“饭不想,吃生姜”的俗语。姜确实有增进食欲的作用。夏天温度高,人们胃口不佳,食欲不振,吃点生姜可以刺激唾液分泌,促进肠胃消化,增强食欲,开胃消食。



不同品种与炮制方法,不同功效



黄穗平表示,从药性上而言,生姜、沙姜、高良姜的热性呈递增趋势。因此,食用不同的“姜”时,应根据不同病症、个人体质特点等选择。



经过不同炮制工艺,姜的药用特性也会出现不同,因此姜的加工工艺对中药处方构建及疾病治疗具有显著影响。



■ 干姜

干姜与生姜同源,是姜的干燥根茎或经切片晒干、烘干所得。经干燥去掉了大量水分,其味更显辛辣,其药性更加温热,成为温里散寒的大辛大热之品。



干姜具有回阳通脉、温脾胃、散肺寒的作用,用于阳气虚衰欲脱所致的四肢厥逆、手足不温;脾胃阳虚、阴寒内生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凝气滞、血瘀不通的胸痹、心痛;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症。



干姜临床应用甚广,如大家较为熟悉的千古温阳祛寒名方“四逆汤”,除用了附子、炙甘草外,还用到了干姜。



■ 炮姜

汉代的《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炮姜,炮姜又称为黑姜,是由干姜作为原料,炮黑加工而成。现代炮姜也皆以干姜为原料经炮制而成,目前多采用砂烫法炮制。



炮姜的性味、功效与干姜同,而其辛燥之性减弱,温里的作用变得缓和而持久,并且可温经止血、止痛,也用于妇产科。



■ 姜炭

干姜除制成炮姜外,还有制成另一种炮制品,即姜炭,炮姜和姜炭仅仅是炮制过程中火候控制的区别,前者为文火,后者为武火,但姜的作用效果却显著不同。



中医学认为,药材炒炭就能加强止血效果,干姜炒炭后为姜炭,具有温经止血功能,多用于虚寒性出血。



【食疗方推荐】沙姜鸡



材料:鸡1只、沙姜20克、香菜一小把、生抽若干。(4人份)



做法:1、全鸡洗净,内脏可保留;2、鸡捞出后放在一边控干点水份。整只鸡放入锅内大火烧开煮二十分钟;3、香菜洗净,切成小段。沙姜拍成碎沫。将香菜和沙姜放在小碗中,倒入一定量的生抽。鸡肉剁成块。最后直接蘸着香菜沙姜酱吃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



适合人群:脾胃虚寒不耐夏季饮食生冷者,常见脘腹怕冷、饮食生冷后易腹痛、腹泻,舌淡,苔薄白,脉沉者。



沙姜鸡是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属于粤菜。鸡皮清爽幼滑,肉质细嫩可口,食而不腻,骨脆而香,故蜚声远近,有口皆碑。温中行气的沙姜配上甘温补虚的鸡肉,适合脾胃虚寒不能耐受饮食生冷的人群。



【小贴士】姜性温热,对于一些阴虚内热、湿热内蕴者应尽量少吃。



文/ 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 何桂花

责编/林清清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