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离婚不离家女人的忠告:为了孩子,才要好好离婚



婚姻是什么?



有人说,婚姻是一个战场,两个人你来我往,有时并肩作战,有时刀剑相向;



也有人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图片



其实,在我看来,婚姻是一场仪式,当我们领证上岗时,是我们全新旅程的开始,而旅程结束后,就应该摘下戒指,彼此放过,两两相忘。



可有的夫妻,却选择了离婚不离家,结束了夫妻关系,依然模糊界限,住在一起。


这样的离婚到底是为了什么?

01


离婚,是给彼此体面



最近,在热播剧《陪你一起长大》中由陶昕然饰演的沈晓燕,选择和老公离婚后,离婚不离家,支撑家庭表面的和谐。



但是她的一片苦心,却被前夫冷嘲热讽:



“房子是我的,孩子也是我的,你一个外地女人,除了我这里,还有地方去吗?你不懂得珍惜,还要和我离婚,你感恩知足吧。”



图片



一个女人,背井离乡,为爱远嫁,选择和一个男人结婚生子,婚后老公是个赌鬼,还要靠自己打工养一家子,临了临了,却落得一无所有,在自己奋斗半生的家里住着,还要被倒打一耙。



可她要面对的,不仅是前夫的言语羞辱,还有前夫的动手动脚。



剧中有这样一幕,劳累了一天的沈晓燕陷入沉睡时,前夫起了色心,爬上床想对她霸王硬上弓。



沈晓燕只得从抽屉里掏出离婚证甩在他眼前,威胁要报警,前夫才不甘心地离开了房间。



等前夫一走,沈晓燕控制不住地哭了起来,可一看到旁边熟睡中的孩子,她立马停住,默默把眼泪擦干。



网上也有一件类似的案例。



德州一对夫妻因感情破裂,选择离婚,但基于现实,两人还是同住在一个院子里。

没想到,已经结束婚姻关系的前夫却强行和她发生性关系。 



最后,前夫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 



我们都知道,结婚不仅需要“领证”这样一个仪式感,离婚同样如此。



夫妻曾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婚姻不再,就需要彼此保持距离,维持体面,开始新的生活,否则当断不断,就会反受其害。

02



离婚,是给孩子安宁



我们常说,孩子是维持婚姻的一条纽带。



但是一段婚姻到最后,如果只靠孩子才能勉力维持,不得不说这是婚姻最大的悲哀。



剧中的沈晓燕,之所以离婚不离家,同样是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不被别人嘲笑欺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才选择忍辱负重,继续被前夫吸血。



对此,沈晓燕的扮演者陶昕然发微博表示:



我其实是不认同女性以这种方式牺牲的,虽然还住在一个屋檐下,但是夫妻动不动就争吵不休甚至上升到动手,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影响更大,女人离婚就要离家!



的确,生活中有很多女性之所以在离婚前瞻前顾后,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孩子。



身为一个母亲,自然想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哪怕代价是自己痛苦。



只是,这样的“牺牲”,未必能换得来孩子的健康成长。



毕竟,一个不快乐的母亲,又怎么能养出一个快乐的孩子呢?



图片



看过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由于父母总吵架,还经常拿他当成不能离婚的借口,14岁男孩多次劝阻无果后,从29楼的家跳下自杀,当场死亡。



而在这个孩子跳楼前,他曾多次告诉父母,不要再互相折磨下去了,遗憾的是,父母并没有把孩子的话当一回事,只以为这是孩子轻飘飘的一句抱怨而已。



实际上,孩子的眼睛能看见,孩子的耳朵能听到,当孩子眼睛看见的,耳朵听到的,都是父母的争吵和母亲的眼泪,当他放学一进家门,也不再是其乐融融的画面,而是随处可见的低气压,孩子真的还能快乐的起来吗?



一段婚姻如果已经是千疮百孔,倒不如放手,给自己,也给孩子重新寻一份安宁和幸福。

03



离婚,是给过往交待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离婚后,你是解脱多一点,还是怨恨多一点?



其中,最高赞回答这样写道:



这两种情绪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流动的。



和前夫的婚姻让我遍体鳞伤,当初结婚时,因为他们家买房,我们家便出了装修的钱,还陪嫁了一辆车。



结果,婚后的他不仅出轨,人也不正干,快30岁的人了,还需要向父母要钱。



离婚之前,我是怨恨多一点,怨恨他背叛了我们的誓言,更怨恨自己当初瞎了眼。



离婚之后,我是解脱多一点,斩断了一切和他的联结,我用了一段时间给自己疗伤,终于从过往走了出来,从今以后,我要为自己而活。



图片



《陪你一起长大》里的沈晓燕也是如此,起初,她只能埋怨自己瞎了眼,当初怎么挑了这么一个人结婚。



但幸好,后来的她,终于学会了不再把幸福的权利,让渡给别人。



在自己30岁生日时,对好友,也对自己承诺道:



“我自己赚钱养活儿子,他还以为我离婚就过不下去,我偏活给他看。”



图片


是的,婚姻像是一场大型考试,当我们走出考场时, 无论结果如何,努力过了就不算遗憾。



不必再去纠结,也不用再去后悔。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愿我们都能学会放下,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