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源“研究》电子书下载

“外滩源“研究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王方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3
页数: 232
定价: 49.00元
丛书: 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ISBN: 9787564125929

内容简介  · · · · · ·

上海“外滩源”街区位于外滩北端,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开埠初期,英领馆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从上海县城迁至此处,街区由此开始发展。《"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内容共分三篇:上篇为街区的起源与结构;中篇为早期街区建筑的发展;下篇为走向摩登时代的街区建筑的建设、改变及新时代商务空间的形成,并分析街区街廓及建筑历经两个时期的变迁后形成的外部特征;书末就街区变迁的原因、保护价值以及保护与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讨论。《"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史料性很强,可供建筑设计、建筑历史研究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





目录  · · · · · ·

导言 1)选题意义及背景 2)相关文献述要 3)研究方法与思路 4)全书内容与框架 上篇 “外滩源”街区的起源与结构1 缘起 1.1 “地理边缘”的街区 1.1.1 租界的初始形态 1.1.2 租界早期的空间变化 1.2 “权力中心”的英领馆 1.2.1 英商抢滩浦江畔 1.2.2 县城中的英领馆——华界里的“孤岛” 1.2.3 城郊的英领馆——两江口的权力空间 本章小结2 路网及街坊 2.1 街区路网框架及街坊的形成 2.1.1 街区边界道路 2.1.2 街区内部道路 2.1.3 街区街坊 2.2 街区路网框架的延展 2.2.1 租界间的关联 2.2.2 街区与周边地带的关联 本章小结 附图及附表3 产权地块  3.1 产权地块成形时期(1845-1862年) 3.1.1 街区土地租定(1845-1858年) 3.1.2 英领馆地产分裂(1862年) 3.2 地产匀质化时期(1861-873年) 3.2.1 分裂活动 3.2.2 合并活动 3.2.3 形状及面积的调整活动 3.3 分割利用时期(1906年以后) 3.3.1 4、5号街坊的多级分裂 3.3.2 2、3号街坊的建筑分配  本章小结  附图 上篇小结 中篇 早期的“外滩源”建筑(1843-1911年)4 英侨公共建筑 4.1 英领馆区建筑群 4.1.1 领馆区权力内容的演变 4.1.2 有机生成的建筑群 4.2 英侨文娱建筑 4.2.1 划船俱乐部会所(下舢板厂) 4.2.2 兰心剧院 4.2.3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所 4.3 英侨的宗教建筑 4.3.1 规矩会堂 4.3.2 新天安堂 4.4 街区内的市政建筑——邮局 本章小结5 各界的商业及居住建筑 5.1 西人办公、仓储及住宅建筑 5.1.1 初始状态——仓储建筑 5.1.2 19世纪——办公一居住混合功能建筑 5.1.3 世纪之交——低密度住宅与高密度仓储建筑 5.2 华人里弄建筑 本章小结中篇小结 下篇 摩登时代的“外滩源”建筑(1912-1937年)6 普及宗教文化的建筑 6.1 新教社会活动组织及建筑 6.1.1 基督教青年会建筑 6.1.2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与联合传教大楼 6.1.3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 6.2 新教出版教育机构及建筑 6.2.1 大英圣书公会大楼 6.2.2 真光广学大楼 6.3 犹太教建筑——阿哈龙会堂 本章小结7 都市时尚与文娱建筑 7.1 摩登观演建筑——光陆大楼 7.2 旧文娱建筑的时尚化 7.2.1 亚洲文会会所 7.2.2 划船俱乐部会所(“下舢板厂”) 7.2.3 兰心剧院 本章小结8 外滩影响及商业建筑的发展 8.1 办公功能建筑 8.1.1 自用办公建筑 8.1.2 自用与出租办公 8.2 组合功能建筑 8.2.1 办公—仓储组合 8.2.2 居住—办公组合 8.3 市政设施——停车场加油站 本章小结9 街廓与建筑的历史定格(1937年) 9.1 平面维度的街廓布局特征 9.1.1 匀质边界与公私双方的空间换算 9.1.2 非匀质边界与租地人的影响 9.2 空间维度的建筑及街廓形态特征 9.2.1 维多利亚时期乡土风格影响下的英侨建筑 9.2.2 互为背景的西式复古建筑 9.2.3 ART-DECO的“商业表达”与“文化表达” 9.2.4 街廓界面的组合特征 本章小结下篇小结结语 1)城市文化形成中的空间因素 2)历史与现状价值 3)对街区现代变迁的反思 后记参考文献图版来源名词索引附录 街区建筑情况统计

导言 1)选题意义及背景 2)相关文献述要 3)研究方法与思路 4)全书内容与框架 上篇 “外滩源”街区的起源与结构1 缘起 1.1 “地理边缘”的街区 1.1.1 租界的初始形态 1.1.2 租界早期的空间变化 1.2 “权力中心”的英领馆 1.2.1 英商抢滩浦江畔 1.2.2 县城中的英领馆——华界里的“孤岛” 1.2.3 城郊的英领馆——两江口的权力空间 本章小结2 路网及街坊 2.1 街区路网框架及街坊的形成 2.1.1 街区边界道路 2.1.2 街区内部道路 2.1.3 街区街坊 2.2 街区路网框架的延展 2.2.1 租界间的关联 2.2.2 街区与周边地带的关联 本章小结 附图及附表3 产权地块  3.1 产权地块成形时期(1845-1862年) 3.1.1 街区土地租定(1845-1858年) 3.1.2 英领馆地产分裂(1862年) 3.2 地产匀质化时期(1861-873年) 3.2.1 分裂活动 3.2.2 合并活动 3.2.3 形状及面积的调整活动 3.3 分割利用时期(1906年以后) 3.3.1 4、5号街坊的多级分裂 3.3.2 2、3号街坊的建筑分配  本章小结  附图 上篇小结 中篇 早期的“外滩源”建筑(1843-1911年)4 英侨公共建筑 4.1 英领馆区建筑群 4.1.1 领馆区权力内容的演变 4.1.2 有机生成的建筑群 4.2 英侨文娱建筑 4.2.1 划船俱乐部会所(下舢板厂) 4.2.2 兰心剧院 4.2.3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所 4.3 英侨的宗教建筑 4.3.1 规矩会堂 4.3.2 新天安堂 4.4 街区内的市政建筑——邮局 本章小结5 各界的商业及居住建筑 5.1 西人办公、仓储及住宅建筑 5.1.1 初始状态——仓储建筑 5.1.2 19世纪——办公一居住混合功能建筑 5.1.3 世纪之交——低密度住宅与高密度仓储建筑 5.2 华人里弄建筑 本章小结中篇小结 下篇 摩登时代的“外滩源”建筑(1912-1937年)6 普及宗教文化的建筑 6.1 新教社会活动组织及建筑 6.1.1 基督教青年会建筑 6.1.2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与联合传教大楼 6.1.3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 6.2 新教出版教育机构及建筑 6.2.1 大英圣书公会大楼 6.2.2 真光广学大楼 6.3 犹太教建筑——阿哈龙会堂 本章小结7 都市时尚与文娱建筑 7.1 摩登观演建筑——光陆大楼 7.2 旧文娱建筑的时尚化 7.2.1 亚洲文会会所 7.2.2 划船俱乐部会所(“下舢板厂”) 7.2.3 兰心剧院 本章小结8 外滩影响及商业建筑的发展 8.1 办公功能建筑 8.1.1 自用办公建筑 8.1.2 自用与出租办公 8.2 组合功能建筑 8.2.1 办公—仓储组合 8.2.2 居住—办公组合 8.3 市政设施——停车场加油站 本章小结9 街廓与建筑的历史定格(1937年) 9.1 平面维度的街廓布局特征 9.1.1 匀质边界与公私双方的空间换算 9.1.2 非匀质边界与租地人的影响 9.2 空间维度的建筑及街廓形态特征 9.2.1 维多利亚时期乡土风格影响下的英侨建筑 9.2.2 互为背景的西式复古建筑 9.2.3 ART-DECO的“商业表达”与“文化表达” 9.2.4 街廓界面的组合特征 本章小结下篇小结结语 1)城市文化形成中的空间因素 2)历史与现状价值 3)对街区现代变迁的反思 后记参考文献图版来源名词索引附录 街区建筑情况统计
· · · · · · ()

下载地址

发布者:小君仔是我

文件说明:zip / 解压密码:yiquhai.com

迅雷下载:您需要先后,才能查看

网盘下载:您需要先后,才能查看

关于内容: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果发现有违规内容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作者: 小君仔是我

该用户很懒,还没有介绍自己。

12 条评论

发表评论

  1. 从未在乎_劲 从未在乎_劲说道:
    1#

    给了我一个近乎完美的解释。

  2. 馬爾賈尼斯 馬爾賈尼斯说道:
    2#

    非常经典的著作

  3. Xc鲁鲁 Xc鲁鲁说道:
    3#

    以前买过

  4. 粉红豹f 粉红豹f说道:
    4#

    好好好好好

  5.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