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恐惧,别为自己的弱点辩护

现在,让我们来聊一聊勇气。

如果你已经具备了挖掘内心宝藏的勇气,这很好。你或许已经做着很令人兴奋的事情了,这说明你不需要这本书,继续加油吧。

但是,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勇气,那就让我试着为你注入一些勇气吧。创意生活是一条专为勇者铺设的路,这一点你我都知道。我们也知道,当勇气泯灭之时,创意也会随之枯竭。众所周知,恐惧是一个荒僻的墓地,会让我们的梦想在太阳的炙烤下脱水枯竭,而我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它。

导致你在更有创意的生活面前踟蹰不前有很多原因,我挑选出了以下一部分列举出来:

你害怕自己没有天赋。

你害怕自己会遭到拒绝、批评、耻笑、误解。最让你害怕的,是被人冷眼相待。

你害怕自己的创意没有市场,认为寻找创意也没有意义。

你害怕已经有人做得比你更好了。

你害怕其他人都比你做得更好。

你害怕有人把你的创意偷走,认为把创意永远藏在暗处会更安全。

你害怕别人不把你放在眼里。

你害怕你从事的工作缺乏政治、情感以及艺术上的重要性,不足以改变任何人的人生。

你害怕你的梦想会让你感到羞愧。

你害怕你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将自己的创意事业看作对时间、精力以及金钱的靡费。

你害怕自己不够自律。

你害怕自己没有合适的工作空间、财务上的自由或是专注于发明和探索的空余时间。

你害怕自己没有受过必需的培训或是没有相关的学历。

你害怕自己太胖了。(我虽然不知道这件事与创意具体有什么关联,但经验告诉我,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太胖了。因此,让我们暂且把这条放在焦虑因素清单上。)

你害怕别人会把你当成“无能之辈”、“蠢货”、“半吊子”或是“自恋狂”来看待。

你害怕你所揭示的信息会把家人惹怒。

你害怕在你将真实的自我展现给大家后,你的同龄人和同事可能会说些什么。

你害怕将你内心最深处的“恶魔”释放出来,也极不愿意去面对内心的“恶魔”。

你害怕你最大的成就已成了过去式。

你害怕你从来就没有过什么最大的成就。

你害怕你已经将创意搁置了太久,再也捡不回来了。

你害怕自己年龄太大,现在开始为时已晚。

你害怕自己年龄尚小,现在开始为时尚早。

你害怕生命中因出现了一件顺遂的事,其他事情便统统不会顺利进行了。

你害怕在多舛的人生中,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你害怕自己的成功只是昙花一现。

你害怕自己永远不会成功……

听着,我不愿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列举你内心的恐惧上——这张列表无穷无尽,还会让人泄气。我决定为这张列表做一个总结:吓人,吓人,真吓人!

这一切都让人胆战心惊。

请大家理解,我之所以能以如此权威的姿态来谈论“恐惧”这个话题,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与恐惧亲密接触的经历。恐惧的每丝每毫、从头到脚,对我来说都不陌生。我这辈子一直是个胆小的人——我生来便胆小如鼠,这可不是夸张,不信你可以问我的家人,他们一定会肯定地回答你:没错,她的确是个很容易受到惊吓的孩子。我最早的记忆便是关于恐惧的,而在此之后的绝大多数记忆也与恐惧脱不开干系。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对众人皆知且符合常理的童年噩梦(比如黑暗、陌生人、游泳池幽深的尽头)的恐惧之外,我对许多完全无害的东西(比如雪、待人友善的保姆、汽车、操场、楼梯、《芝麻街》、电话、桌游、食品店、草的锋利边棱、新的环境、一切能动的东西等)也会觉得不寒而栗。

我是一个感情细腻且很容易受到伤害的生物,只要自己的能量场中有一点儿风吹草动,我便会号啕大哭。我的父亲对此大为恼火,他给我起了个外号——“小可怜虫”。我8岁时与家人去特拉华州海滩的时候,便对大海感到惊恐万分,我吵着让父母阻止海滩上所有想下海冲浪的人。(我只是觉得,如果人人都能坐在毯子上静静地读书,那么我的心里会舒服许多。这个要求很过分吗?)如果我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我便会在整个假期(甚至整个童年)都待在室内,在柔和的灯光下,蜷在母亲的大腿上,最好前额上再搭一块冰凉的毛巾。

虽然这话很邪恶,但我还是要说:如果能有一个患有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的母亲,与我串通一气,假装我永远处在孱弱多病且奄奄一息的状态,那么我可能会深感心满意足吧。哪怕只有半分的可能,我也乐意全力配合这样的母亲,去扮演一个柔弱无助的孩童。

但是,我的母亲并不是这样的人。

相去甚远。

相反,我的母亲一点儿也不吃我这一套。她绝不会容忍我一丝一毫的无理取闹,而这或许是在我身上发生的最幸运的事情了。我的母亲在明尼苏达州的一座农场里长大,作为强势的斯堪的纳维亚移民“荣誉出品”的后代,她坚决不想抚养出一个“小公主”来——只要她在,就决不允许。为了扭转我那明显到令人可笑的胆怯,我的母亲制订了一个计划,动辄强迫我对自己的恐惧迎头而上。

你害怕大海吗?那就跳到海里去!

你害怕雪花吗?那就去铲雪!

你不敢接电话?那就正式将你任命为家里负责接电话的那个人!

这并不是什么复杂精深的策略,但母亲做到了一以贯之。相信我,我对此没少抵触——我大哭大闹、大发脾气,故意把事情搞砸;我拒绝茁壮成长,我拖拖拉拉、一瘸一拐、胡抖乱颤。为了证明自己在感情和身体上的弱不禁风,我几乎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但母亲的态度则是:“孩子,别闹了!”

我花了几年的时间,努力抗拒着母亲对我的力量与能力的坚定信心。在少女时代的某一天,我终于认识到这场斗争对我而言是多么荒谬。捍卫自己的软弱?我真的想要在捍卫软弱的山丘上“英勇就义”吗?

正如谚语所说:“为自己的弱点辩护,那么这些弱点便会与你如影随形。”

事实证明,我并没有这样做。

我也不希望你的弱点与你如影随形。

这些年来,我常常想,到底是什么因素让我几乎在一夜之间从“小可怜虫”的角色中走了出来?诚然,这场蜕变中的因素不一而足(比如强势的母亲和我自身的成长),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终于意识到,我的胆怯很无趣。

我要声明,我的胆怯在别人看来一直挺无趣的。直到少女时代的中期,这种无趣才被我自己品咂到。我认为,我的胆怯之所以让我感到无趣,原因与杰克·吉尔伯特对名气的厌倦是一样的:因为它是一成不变的。

在大约15岁的时候,我毫无缘由地意识到自己的胆怯没有层次、没有深度、没有内容,也没有质地。我发现我的胆怯从不会发生变化、从不会给别人制造快乐、从不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不会铺设始料未及的结局。我的胆怯就像一首只有一个音符的歌曲,或者说是由一个字组成的歌曲,而这个字便是“停”!除了这个以最大音量无限循环的被一次次强调的字,我的胆怯从来不会给我带来任何更有趣或更细腻的感受:“停,停,停,停!”

也就是说,我的胆怯总会做出一猜即中的乏味决策,就像一本结局永远不变的“自选结局”之书一样一片虚无。

我还意识到,我的胆怯之所以无趣,是因为我的胆怯与其他人的一模一样。我发现,所有人的“胆怯之歌”都有着一样乏味的歌词:“停,停,停,停!”没错,每个人的胆怯之歌的音量或许各不相同,但歌曲本身却万年不变。因为,在母亲子宫中成长的时候,每个人得到的“恐惧基本装备包”都是毫无二致的。而且,不仅是人类,如果你的手在一个盛有一只蝌蚪的培养皿上方挥过,那么蝌蚪便会在这片阴影下畏缩。这只蝌蚪不会写诗、不会唱歌,它从不懂得何为爱情、嫉妒或成功,它的大脑大约只有一个标点符号那么大,但即便如此,它仍是对未知恐惧的行家里手。

好吧,我也是这样。

我们都是这样。但是,对未知恐惧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你懂我的意思吗?我是说,明白为何惧怕未知并不会为你带来任何特殊的荣誉,恐惧感是一种远古以来就有的直觉;换言之,恐惧感虽在进化过程中关乎生死……但它并不是什么神来之笔。

在年轻而躁动的时期,我一直痴迷于我的胆怯,好像这是我最有趣的特质一般。而事实上,我的胆怯却是我最乏味的特质。我的胆怯可能是我乏善可陈的唯一特质了。我的创意是独一无二的,我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我的梦想、视野以及抱负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我的胆怯却不能用“独一无二”来形容。我的胆怯并非珍贵的手工艺品,它只是大规模生产出的货品,在所有大同小异的连锁超市的货架上都能见到其踪影。

我真的希望以胆怯为地基打造自己的完整身份吗?

它可是我身上最乏善可陈的天性啊!

它可是我体内最愚蠢的蝌蚪式的恐惧应激反应啊!

我才不要这样!

你可能以为我要告诉你,“想要拥有更有创意的生活,必须变得无惧无畏才行”。但我并不会说那样的话,因为我并不相信这种理念。没错,创意的确是一条为勇者开启的道路,但创意并不是无畏之人的道路——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很重要的。

勇敢意味着去做令人恐惧的事情。

无畏意味着连“害怕”一词的意思都不理解。

如果你在人生中的目标是要变得无惧无畏,那么我认为你已经走错了路。因为,我所遇到过的真正无畏的人,要么是彻彻底底的反社会者,要么是特别不计后果的三岁小孩。对于任何人来说,这两者都算不上是好的榜样。

事实上,为了基本的生存,你的确需要恐惧。进化将恐惧条件反射植入你的体内,这是明智之举。因为如果你的心中一点儿恐惧也没有,那么你就会度过一段短暂、疯狂且愚蠢的人生。比如,你会往疾驰的车流里走:你会溜达到森林之中,被熊吃掉;你会全然不顾自己拙劣的游技,从夏威夷的海滩跳入巨浪;你会嫁给一个初次约会就告诉你“我觉得一夫一妻制不一定符合人之天性”的男人。

没错,为了防止你受到上述危险的伤害,恐惧是绝对必要的。

然而,在创意的表达上,你不需要恐惧。

真的,你不需要。

当然,恐惧在创意方面并非必要因素,并不代表你的恐惧就不会冒出来。相信我,你的恐惧会源源不断地涌现,特别是在你想要有所创造或有所创新的时候。创意总会引发你的恐惧,因为创意要求你走入无法预知结局的领域,而恐惧则憎恶无法确定的结局。进化使你的恐惧变得异常警觉,而且小心谨慎到了疯狂的境地,这种恐惧感会持续告诉你,“不确定的结局注定要以血腥残忍的死亡收尾”。可以说,你的恐惧就像是一位自认为是海豹突击队队员的超市保安——他已经数日未眠,被红牛饮料刺激得兴奋难抑。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他很可能会失去理智,对着自己的影子开一枪。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本性使然。

这一切没有什么值得羞愧的。

但是,对此正确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1.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是指监护人故意夸大或捏造孩子的生理、心理、行为或精神问题,它属于一种罕见的儿童虐待。——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