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尽量言简意赅!

一句胡言乱语,一句废话,就能看出有些人可能一边说话一边想着去商店里买点纸巾呢。言简意赅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要发表长篇大论,那至少得有点目的性。不能只因为你喜欢说话就说个不停。

——帕特丽夏·马克斯

你知道吗?大多数公共电台的访谈时间大约只有5分钟。但通常你会感觉时间没那么短,那是因为访谈节目中的信息密度大,而实际节目时间是很短的。斯蒂夫·英斯基普采访伊丽莎白·沃伦关于经济政策的节目时间甚至不能把一块冷冻比萨烤热。

你要进行的谈话可能不需要被编辑得像访谈节目那样简练,但也不需要像参议院的冗长演讲那样长篇大论。说话言简意赅需要严格的自我约束力,不容易做到,不过一旦做到,效果会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如果你要说的话很重要,而你又十分希望人们能记住这些话,那请务必简明扼要且语气亲切。

事实上,人类的注意力无法持久地集中。正如我在第二章中曾经提到过的,人类注意力集中的时长多年来一直在下降,现在已经变得跟金鱼差不多了(实际上,金鱼的记忆比现代人还长1秒)。当我们随意翻阅一些闲书或在网上冲浪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长只有8秒钟。

如果我们专注于某项任务,结果会好一些,但也不十分理想。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用另外一种方法对注意力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员工们工作时跟随并观测他们,用秒表记录他们每次在电脑上切换任务或打开新网页的时间间隔。2004年,当他们第一次进行这项试验时,人们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长是3分钟。2012年,他们再次做了同样的试验,发现人们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长下降到了1分15秒。而到了2014年,这个数值已经下降到59.5秒。

大多数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归咎于科技的发展,但年轻人特别容易感到无聊厌烦也是不争的事实。年龄在19~24岁的年轻人很少能长时间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将近80%的人会一边看电视一边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他们可能自认为自己可以一心多用,但我们都知道那只是一种幻觉。

注意力集中时长越来越短,这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影响。专注力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我们能锻炼多长时间?可以花多少时间在厨房自己做饭?)不仅如此,它也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对别人有多大耐心?)我们能专心听别人在说什么或者关注他们在做什么吗?注意力下降甚至能影响人的智商。因为,人的智力可能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知识,也取决于大脑在关注其他事物时能忽略掉什么。

但注意力集中时长短也不完全是坏事。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报告得出结论说:“消费者已经越来越善于通过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及短时高效记忆在更少的(上网)时间内处理更多事务。”所以,虽然我们可能很难在一件事上集中精力超过几分钟,但却能做到在很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精力去处理某件事。在一个被各种让人分心的事物包围的世界里,能迅速将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下一件事上,也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吧。

如果你说话的风格比较自由散漫,不能直奔主题,那么这个理由应该足够有说服力让你学会编辑自己的语言。你想要表述的信息越重要,就越需要把话浓缩在有限的长度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好地利用别人短暂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来传达自己的意思。

我的前夫曾经对我说,我总是希望用一次谈话就解决我们这么多年来相处中的所有矛盾,往往导致我正在抱怨(通常是抱怨)的某件事反而被冲淡了。因为我总是一直说,把脑海中冒出来的每一件相关的事都拿出来抱怨一气。如果我真的希望做出某种改变,应该就事论事、有话直说,而不是让他觉得每次我一提出“我们需要谈谈”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列举他犯下的种种罪状,喋喋不休地讨伐他至少40分钟。

在工作中也是,我在学习叫员工到我的办公室来谈话,通常每次只谈一件事,最多两件。开会的时候,我会把需要讨论的议题一条条列出来,用最简洁的方式讲一遍,然后问大家是否有问题,然后再继续下一条。我发现,自从我开始这么做以后,大家不仅开会时都变得很准时,参加会议时的精神面貌也更积极、更饱满。如果你能让每周例会变得重点突出而且言简意赅,也许就再也不用买甜甜圈来哄你的员工了。最重要的是,我发现这么做以后,我的下属对讨论过的事情的细节记得更清楚。

我并不是说你的谈话都应该控制在1分钟以内,不管怎么样肯定得比8秒长吧。如果你故意拖延谈话时间,很可能会失去对方的注意力。这么一来,不仅浪费他们的时间,也浪费自己的时间。

沟通专家艾伦·卫斯说,“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告诉别人”,而不去考虑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不必要的。

在你说出第一个字之前,请花点时间想想你需要在这次谈话中达成什么目标。一旦你把需要传达的信息传达到,就不要再继续说下去了。在交谈中也好,在许许多多其他事情上也好,质量胜过数量都是永远的真理。

我知道,并不是所有对话都是可以结构化、计划、合乎逻辑的。与电子邮件相比,现实生活中对话的自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正是其美感所在。尽管如此,一次机械的、有事说事、不带什么感情色彩的交谈和一次随性的、漫无边际的、从狗粮说到你中学读过的小说的闲聊,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相当大的跨度的。

一定有过那么一刻,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正不知所云,废话连篇;一定有过那么一刻,我们明明知道自己在胡说八道,眼看着朋友的眼神都黯淡了,自己却还在叽里呱啦停不下来。

谈话的长度应当根据实际交谈的情境来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谈成什么样,是由交谈双方共同来决定的。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对对方发出的信号很敏感。这些信号是在暗示他们的注意力正在下降吗?是他们累了需要休息一下吗?他们是不是正试图从你身边慢慢挪开,或者甚至已经往后退了一步?他们经常中断与你的眼神交流吗?他们是否总是迫不及待地插入“嗯”和“是啊”这样的话好让你赶紧说完?如果是,那表明对方的注意力已经被耗尽。

请记住,如果谈话是抛接球游戏,那必须两个人都想玩才行。保持言简意赅,说明你很在乎交谈对象的感受。他们之所以没有打断你或是直接走开,有可能只是他们太有礼貌或是太担心你而不好意思这么做。所以,请不要辜负他们的善意,不要无节制地消耗他们的时间和耐心。

如果你被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谈话困住了,对方一直在说而你只能听着,那该怎么办?你的眼神恐怕已经变得呆滞无光,尽管你知道对方最终一定会说完的,但不知怎的,就觉得他们好像永远都说不完。

我几乎每天都会遇见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跟我说话的人太啰唆,而是因为每次结束采访以后,麦克风通常会关闭几分钟,然后又要立刻回到直播中,所以我只有几分钟休息时间。

我需要利用这仅有的几分钟来重新整理我的思绪,这样才能有精力和注意力去继续下一个采访。如果嘉宾还想继续说下去——不管他多么投入,多么亢奋——我都会打断他们:“我很抱歉,只能下次喝咖啡的时候再继续聊了。我会很高兴听你说的,但现在我得回去直播了。”

在演播室里,这个“金蝉脱壳”的方法还算奏效,那么在日常的闲聊中怎么办?例如,我有次乘飞机时,邻座的女士在她还没落座之前就开始跟我攀谈起来。她应该是刚刚去看望了自己的孙辈,所以心情很好,很想与别人分享她的快乐。

通常情况下,我会非常愿意听她讲那些温馨的故事,一边看她的照片一边发出“啊”“哦”的赞叹和羡慕的声音。但那天我实在是太累了,如果我强迫自己听她说话,她的喜悦只会让我越来越生气。因此,我找了个机会对她说:“听起来你玩得很开心。我真的很喜欢听这些话题,但我的脑子现在有点晕。请原谅我好吗,我现在想闭上眼睛休息一下。可以吗?”当然,她同意了。在余下的行程中,我享受了一路的宁静。当我们快下飞机的时候,我问她可不可以看看她孙辈们的照片,并向她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谢谢她的理解。

有时候,你可以礼貌诚恳地打断别人然后离开;有时候,你不能这么做。如果你真的陷入了看上去无休无止的谈话中,可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粗暴地打断别人然后离开,要么就留下来继续忍耐。不过,即便你只能选择留下可能也会有收获,也许会获得新信息或是在冗长谈话中也会出现几分钟愉快的交谈。

交谈是需要人们付出时间和耐心的,这也正是它的价值所在。有些人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需要更多时间来组织语言。

如果你能保持专注并持续与他们互动,往往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最后你会发现,耐心等待是值得的。

在谈话进入停滞状态的时候,你也可以通过问一些比较直接的问题来把话题拉回正轨。比如,你可以问:“你到家时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别吊我的胃口了!直接说最后怎么样了”。不要等到自己完全丧失耐心,因为那时你可能会说出令自己后悔的话。你如果想缩短交流的时间或者让别人快点说重点,应该确保自己当时的心态相对比较积极。

如果你真的很烦躁,一个字都不想再听了,我建议你不如直接承认自己听烦了。前一段时间,当我儿子告诉我他(又!)发现一个很好玩的电子游戏时,我说:“我现在很烦,最好别理我。我能不能请你批准我安静一下?我知道这样做不公平,但我现在只想自己一个人待着发霉长蘑菇。”他的反应是什么?“随你便,妈妈。”

简明扼要不仅是智慧的灵魂所在,还是一种高效的沟通方式。正如本书中的任何一条法则,凡事都有例外。(这句话你们可能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吧。)不是所有交谈都应该简短。

很多人都喜欢坐在沙发上和朋友们一小时接着一小时、不停地东拉西扯。但是这个场景并不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谈话。总体来说,在你说话之前想清楚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是很有用的,此外再注意一下谈话的时长就可以了。总之,在多数情况下,言简意赅让交谈更有成效。为了不自相矛盾,我现在也要收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