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赵静是一个很典型的自我型的人,她相信自己的心便是整个世界,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找一处安安静静的地方漫无目的、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或者什么都不想,只是简单地发发呆。她不喜欢锦衣玉食,不向往功成名就,只要能不为生计奔波就很满足。她害怕太豪华、太热闹的场面,担心自己会迷失在其中,变得无所适从。她的眼神通常是充满迷离和忧郁的。很多时候,她都很忧郁,她说:哪怕是面对深秋的落叶,她也会有悲伤的情绪。她觉得自己悲观的心态深入骨髓。她相信自己的思想浪漫而有创意,而灵感就是基于对世界的敏锐洞察。她怕自己被人误解,担心自己的感情世界支离破碎,畏惧生命中存有无法弥补的缺陷和不足,渴望内心被人了解与认同。

那么,自我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呢?有关专家认为,在许多这类人的记忆中,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幼时的世界是美好的,然后在一瞬间,生活面临了惨不忍睹的剧变,有些是因为双亲的离异或死亡而失去了父母之爱,也有些遭受家庭环境的剧变。不管剧变是否真的发生,这种失落或离异的记忆造成的创伤,对于他们而言是强烈的,由此而产生的疏离失落感使他们体验到生命是如此严酷。

他们幼时的经历都有相似之处。精神治疗医师塔玛拉,原本在巴拿马过着公主般的生活,她爸爸是土木工程师,直到她11岁全家迁往美国,他们不再有仆人和豪宅,生活才从奢华趋向平淡。某高级私立小学校长海伦安娜说,当她父亲收受佣金引发丑闻时,家里便失去了所有财产。担任职业顾问的裘,幸福快乐地在俄勒岗的一个农场里生活。在他年仅12岁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个生命中最热爱的女孩,后来裘全家搬到洛杉矶,导致他多次濒临崩溃。

“发生什么事了?”他们通常会这样问道,“一切都到哪去了?我做错了什么吗?”期盼一切恢复原状的渴望,掳获了他们的心,并成为驱使他们的心理力量。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由于失落不可避免地一再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自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是现在?”他们花了不少时间试图找出失落的原因,他们习惯把失落当做私人问题,常常觉得是自己的错误,他们常常诅咒自己,命中注定将被放逐,他们害怕在某方面做得还不够:不够尊贵,不够有魅力,不够吸引人,不够有深度;要不然便是觉得自己太过分了,太过深奥,太过确实,情绪太过开放,太容易受伤以及太紧张了。他们的自尊心受挫时,会让他们变得极端,比如变得过度威严,过度优雅,过度深奥,有时甚至还过分地爱管闲事。这些特殊的伤痛,造就了他们的独特,然而这些伤痛只隐藏于他们悲情的深处,而不为外人所知!

自我型的人常常与群体保持适当的距离,在人前流露出优雅和真切。当他们长大成人,他们会像第疑惑型的人一样,活在负面期待的世界里。这两种类型的人在事情顺利进行时都会杞人忧天,但区别在于:疑惑型的人害怕的是被别人或被事物捉到小辫子,自我型的人则害怕被忽略、遗弃或羞辱。自我型的人与疑惑型的人相同的是,他们会牢牢地受控于可能的期盼而非事实。自我型的人习惯在可能遭到遗弃前摆出防卫的姿态,防卫的方法是提高标准的门槛,让自己成为杰出人才,或封闭自己保持绝望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