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小李很喜欢挑战性的思想及探讨真正的人性,只要与他谈起这类问题,他深奥的理论,确实让人折服,而他也乐此不疲。人们很奇怪沉默寡言的他,居然滔滔不绝,好像不知道累似的。他好像没什么朋友,也不喜欢社交生活,在人群中,他常常像一位旁观者,他不喜欢别人,别人也疏远他,他说,他不是不热情,他是恐惧及害羞。他的家人最不能忍受他的是,东西堆积如山,连一张旧报纸都视为宝贝,没有一样值钱的,却又不肯丢掉任何一样,每天陪着一堆旧书籍、器材、数据等,甘之如饴,怪胎一个。他每天跟计算机鬼混的时间最多,既不需要娱乐,也不需要打扮,节俭成性,不修边幅,但讲起话来倒也温文尔雅,又客气又礼貌。对他的智能人们很崇拜,但他思想怪异,人们跟不上他脑筋的速度。他是一个理性、冷静、客观的人,是一个典型的理智型性格的人。

那么理智型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有关专家认为,理智型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可能是这样的:

理智型的人脸皮很薄,因此他们耗费大量时间来维持疆界,他们建立稳固的心理栅栏,然后安然地生活在栅栏里。孩提时的理智型,发展知性上的优势以抵御入侵的外人,他们筑起一道高墙来抵挡外人,甚至是亲人的要求。

“我妈妈实在很烦人,”理智型的玛丽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她时时为我担忧,凡事小题大做,我把房间当做我的避难所,在里面我无师自通设立无线电台,最后我终于拿到业余执照,现在我每天仍花好几小时在无线电上。”“我们住在一个农场里,而我是我妈的主要社交联络对象,我义务聆听她冗长的谈话以取悦她。”另外一名现在已成为心理医生的理智型的人这么说。一名为某大公司提供咨询的社会学家这样说:“我还记得10岁时,我看着我的父母,突然某个想法席卷着我:他们完全不知道如何帮我在世界上立足,如果我依赖他们,我根本不可能成功,我必须一切靠自己,而我真的也这么做了。”年幼的理智型常觉得被遗弃,因为他们所需要的空间或关注被忽略了。这种痛苦感及失落感于自我型而言也不陌生,自我型在努力使一切复原却遭挫败时,选择体验渴望、痛苦。相反的,理智型则选择从这些情感中抽回,他们决定采取最低要求的处世方法:与他人保持最低来往,既不依赖别人,也不报太大期望。

理智型的人是典型的反依赖主义者,他们内心的某一部分对真正的相互依赖生存模式——神学家马丁·巴伯所谓的“我与你”的关系——永远感到怀疑。理智型的人习惯抑制感情,特别是抑制他们自己的感情,这为他们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满足感。每一种类型的人在操纵情绪上都有自己的倾向:助人型的人喜欢面对困难的案例,好测试自己的神力;领袖型的人似乎想找出不公平、傲慢及自命不凡的地方,好用自己的特性去引爆它们;理智型的人则深深地以缩减自己的情绪和渴望为荣,关键在于他们拥有这样的能力,他们不在乎是否有人试图将他们拉出来,他们在情绪的拔河比赛里是非常有韧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