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九型人格的自我提升与未来规划

第一节为九型人格作出规划,设计发展路径

把握命运,争取成功

1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成功之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必羡慕别人。不过,我们可以学习别人性格中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从而做到完善自己。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进行规划,多关注现状及自身的未来。

比如,不同的人在学习上用相同的方法,不一定会有相同的学习结果。有些人好像注定就会成功似的,有些人则是成就平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他取得的成就会好些,而在竞争并不激烈的环境中,他也随大流——没什么成就。

有些人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集中精力完成一件工作,因此他们参加一般性的工作,取得的成就往往很高。有些人面对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先提笔勾了:A,很快地又改成B,不一会儿又涂了改成C。几番折腾,等离开才发现正确的答案是A。有些人现场的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可不注意对知识的消化、整理,忽视细节,结果看起来学得不错,可是一点都经不起检查。可见,人的性格与工作和学习确实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

性格的形成受先天气质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一般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表现为活泼、开朗、灵活;内向型表现为文静、爱思考、细致。两种性格类型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互为补充。人的性格实在是很有意思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最后一名,而且心甘情愿。是他笨吗?不,有人测试他的智商高达一百六十五,后来老师纠正了他性格中马虎、懒散等缺点,他很快成了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这说明他成绩差不是智力原因而是性格原因造成的。

更有趣的是创立了“路德新教”的德国的马丁·路德,他说:“我如果想把写作、祈祷或讲道弄得好,我必定要发怒,那时我脉管中的血沸腾,我的悟性高。”心理学家们经过实验和研究发现,外向型性格和内向型性格有着不同的理智特征,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格无形中会对人们的学习发生影响。

不同性格类型在理智特征上存在着差异,要通过“互补”来自我调节,才能既“扬长”又“避短”,使人的智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弟子的性格差异。在他的弟子中高柴憨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子路鲁莽。他教导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冉求性格软弱,所以我要多鼓励他,鞭策他;仲由好强过人,所以我要让他注意谦逊和忍让。

有人经过测试,对外向型和内向型的人的优缺点进行了“诊断”,提出了一些在自我提升上互补的方法,可供我们参考:

(1)外向型

外向型的人虽然好胜心强,但性格开朗,所以对每次取得的成就并不太介意,即使失败了也不颓丧。在学习中不装懂,不管大小问题,不会就问,不足的是对所提的问题还没完全听懂,就马上说“明白”了,缺乏对问题深究细问的态度,常常是知道得多而不透彻。

外向型的人最大的缺点是缺少计划性,他们不论学习、工作,往往凭着情绪的波动而变化,忽冷忽热,忽紧忽松,即使有了自我提升计划,也不认真执行。所以,外向型的人最好编制一个合理的自我提升计划,并认真地加以实行。此外,由于外向型的人比较合群,习惯于处身群体中不断提升自我。

(2)内向型

内向型的人最大的优点是善于思考,经常能够把情绪平静下来,保证自我提升计划顺利进行。但内向型性格的人有着过分的因循守旧的倾向,时常为自己提升进展不快、取得的成就不好而费神,有时也爱不做事情一味地空想,白白浪费时间。热情和耐心是开启心灵智慧的两把钥匙,内向型的人要加强思维敏捷性训练。在计划执行上抓芝麻丢西瓜是内向型人的弱点,应当学会运用抓主要矛盾,加强目的的自我提升方法。

内向型人常常出现自卑感。由于自卑感而产生的苦恼、忧虑会影响提升效率,并使自我提升的进展缓慢,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强自我提升过程中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但是,性格并非是非此即彼的。除了上述两种性格外,还有介于内向与外向之间的混合型性格,这种性格的适应性比较大。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气质外,主要是后天环境因素造成的。只要能充分认识自我,加强自我修养和调节,努力学习,经常磨炼,就一定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2价值观左右潜能发挥

顶尖潜能学家安东尼·罗宾说的好:“更好地发挥潜能和你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许多人牺牲自己的价值观,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就是他们不能发挥他们潜能的原因。”该做老师的人做了企业家,该做企业家的人却跑去当老师;该做管理员的跑去做推销员,该做律师的跑去当医生,应该做医生的却自己创业做老板——这种入错行的人太多了。他们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能激发潜能的生活。马斯洛说过:“音乐家作曲,画家作画,诗人写诗,如此方能心安理得。”每个复杂的体系,不论它是一部机器,或是一台电脑,其各部分的结构都得协调一致,相互支持,方能达成最佳的运作;如果各行其是,没多久便会停机。

人类也不例外。我们的行为若无法与内心最重要的愿望相符,那么便会在内心产生对立,成功也就遥遥无期了,更甭谈什么发挥潜能了。如果一个人正在追求某件东西,但在内心里却与原有坚持的信念相冲突,那他就会陷于内心混乱的地步。我们若想发挥潜能,若想能改变、成长、兴盛,就得清楚自己以及他人的法则,同时确实知道衡量成败的标准。否则,我们只是个富有的乞丐。

什么叫做价值观呢?简单地说,那就是每个人判断是非黑白的信念体系,引导我们追求所想要的东西。我们一切的行为,都在于实现我们的价值观,否则就会觉得人生有缺憾,没有意义。价值观会主宰我们的人生方式,影响我们对周围一切的反应。价值观颇似电脑的执行系统,虽然你可以输入任何的资料,但电脑是否接受或运行,还得看执行系统是否先设定了相关的程序。价值观就是我们脑子里判定是否执行的系统。

小张是个地方报纸的专栏作家,专门报导内幕新闻,薪水很高,朋友都觉得她很幸运,然而她从来就没有感觉到成功。为什么?因为她非常重视人道主义:她喜欢帮助人,她需要帮助人。写这种专栏不但不能满足她帮助人的欲望,还令她有剥削别人的感觉。也许别的人不会有这种感觉,也许别人喜欢写这种专栏。可是最重要的是:小张有不好的感觉,她根本就不喜欢写这种专栏。

因此,写这种专栏,对她来讲,就是一种自己害自己的决定。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使得她看不起自己,也使她觉得不成功。

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假如小张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接受自己的价值观,那么她一定会找个新的工作,也许就是改写能帮助人的专栏。

价值观所涉及的是那些你喜欢、珍惜和认为重要的事情。我们常自以为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事实上,大部分的人不曾真正花时间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小张就是个好例子,她可能自以为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但却不了解得到一份能帮助别人的工作对她是需要的,难怪她也不明白撰写一个报导内幕的专栏对自己有什么不对了。假如我们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假如我们不接受自己的价值观与表现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一定会觉得受挫折、不愉快。

小张就是个例子。请记住:成功完全是一种个人的现象。只有我们所完成的事情和我们的价值观能配在一起时,我们才会觉得成功。

安东尼·罗宾说的好,假如违背了我们的价值观,不管是达成了什么目标,对我们而言都不具有任何意义。

3重塑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价值观是怎么来的?从家庭来说是从我们的父母那儿得来的。小孩子总是强烈地认同父母。女孩子希望自己像母亲一般,穿高跟鞋、煮饭烧菜、擦口红,母亲做什么她便要做什么。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女孩学会了母亲的价值观。

小时候,我们大半都会接受父母的价值观,因为我们希望认同父母,把父母视为自己的模范,而且父母也常根据孩子能不能接受他们的价值观来奖励或惩罚孩子。

等到我们上学时,情况便有些不一样了,我们很可能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价值观的影响。比如,小林说:“父母和我说的只有一样事情——钱,我想这是他们主要的价值观,可是在我二年级时,我碰上一位酷爱读书的老师,她使我喜欢看书,这就是我喜欢学习、喜欢智能上的事情的开端。”在我们离开家庭进入成人的世界时,我们更是不断地修正我们的价值观:有些事对我们而言变得比较重要,有些则变得比较不重要;有些人对我们的重要性甚于他人,有些人更变成我们的模范,我们开始认同他们,接受他们的一些价值观,也拒绝了他们的一些价值观。这样的过程便是价值观的发展。

价值观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偏爱、接受和献身(采取行动)。

(1)“偏爱”我们的价值观。

在偏爱的阶段,我们对某些事有所偏爱,举个例子来讲:江梅发展了一个经理人员的训练计划,有一个公司看到了她的计划,也看到受训后经理人员的反应,非常欣赏她的计划,因此希望江梅能给予他们的人员以特别的训练,使得他们的人员以后能自己开办这样的训练计划,换句话说,他们想买下江梅的训练计划。他们愿意付给江梅120万,钱虽很多,但她终究还是拒绝了他们。

为什么?因为这120万是将计划买过去的,往后这公司自己举办这个计划,江梅没有任何的控制权。这一点正和江梅主要价值观——权力相违背了。对她来讲钱比不上权力或者说对计划的控制权那么重要,因此她决定拒绝这家公司的邀请。她的决定是根据她的价值观,根据什么对她是最重要的而做出的。

(2)“接受”我们的价值观。

接受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保持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为了保持控制权,江梅放弃120万元,这便是她已接受了自己的价值观。

人们常常不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因而他们也就惹上了麻烦。拿江梅作例子,假如她接下这120万会有什么后果呢?她将自己对自己生气。卖掉计划是个自己害自己的决定,是个和自己的需要相违背的事情。

(3)为我们的价值观“献身”。

对一个价值观献身指的是采取实际的行动。李丽在一家私立学校呆了十年后终究是辞职了,虽然因而她损失了一笔可观的退休金。为什么她要这样做?她觉得教师的生活妨碍了她想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愿望。她比较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她的价值观里自主和美感比经济稳定来得重要。为此,她离开了教师的工作,这就是根据价值观所采取的行动。

为价值观献身,表示我们针对我们的价值观采取行动,假如我们的价值观是追求身体健康,此时我们应该采取的行动就是选择适当的食物,安排运动和休息的时间、避开烟、酒以及令人发胖的事物。

4我们的未来由我们决定

数年前,激励专家金克拉到亚特兰大演讲。演讲结束后,金克拉为读者在书上签名,有对夫妇耐心在一旁等候。当别人都离去后,他们两人走上前来。

那位太太自我介绍说:“我是麦伯伦,我就是写信给你的那个人。这位是我的先生,李伯瑞托。”她说:“我想向你表明身份,并将我信中所写的再说得详细些。我和你相同的地方是,我的体重也同样超过200磅,但如你现在所看见的,我现在已不再看重了。”她说的的确属实。“我和你不同的是,我以前每天要抽两三包烟,但现在我也戒掉了。和你不同的是,我还喝酒,而且经常喝得过度,说起来真不好意思。如今我也不喝酒了。”

她继续说下去:“我当了8年护士,我很喜爱那份差事,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职务攸关他人的性命。但说句老实话,我的自我形象却极差。后来我开始听你那套‘如何持续自我的激励’的录音带,并从中听到许多鼓舞人心的话。我最喜欢的一段就是:‘假如你不喜爱现在的你,别担忧,因为你不会永远如此。你可以成长,也可以改变。你可以超越现在的你。’”她说:“我很喜欢你所引述布洛德博士的话,她说一个人无法持续以与自我形象不符的方式行事。”

麦伯伦又接着说:“我特别欣赏你说的一段话:‘人生原是苦,唯有吃得苦中苦,方得人生乐’。如果你能在该做事的时候,就督促自己去做,那么终有一天,当你想做这些事的时候,你就有能力去做。但是,我更欣赏的是,你一针见血地指出:‘去做我们想做的事,需要相当的努力,但努力是值得的。尽管过程艰辛,收获却极为甘美。’”她停顿一会又说:“我想重新自我介绍一下,金克拉先生,我是麦伯伦医生。我是全美六位专攻肥胖症学的女性之一。这门医学专门协助肥胖者控制体重。”她表示自己靠着半工半读从医学院毕业。多数医生都会说,他们一生所做过最艰难的事,就是让自己从医学院毕业,但麦伯伦却能在当全职护士期间,完成医学院课程,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请注意:她在工作之余所做的事(上医学院),不仅决定她在工作上的成就,也扩展了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一段时间后,麦伯伦与李伯瑞托与金克拉夫妻结为好友。每当到亚特兰大,金克拉就会去看看他们,而他们也会到达拉斯探视金克拉夫妇。就金克拉夫妇看来,他们真是一对神仙眷侣。俩人不但身体健康、经济宽裕,而且各方面相当稳定。除了朋友众多,心境安宁、家庭美满外,还有一项无价的资产——希望,也就是希望未来会更好。

如今,麦伯伦身兼作家与三家诊所负责人,常到全美各地演讲,甚至还会抽空一对一地教文盲识字。毫无疑问,这种无私的奉献,使她从生活中品尝到最甘美的滋味。

没错,麦伯伦是无数人的恩人,而这些人有许多是她永远不会认识的。

她的书已卖了50万册,你可以想象她所发挥的影响力有多大!这则励志故事的后半段是:李伯瑞托不仅不断鼓励、支持妻子,甚至还汲取她的观念及哲学。1992年1月,他开设了一家自然食品店——桃树自然食品店,结果由“最佳新设商店目录”评选为1993年的健康食品店代表。

他们两人的故事,说明了我们创建事业、个人经营与家庭生活应持的哲学:如果我们帮助足够的人达成所愿,我们也能完成一生的愿望。

显然地,像麦伯伦这种在职业、个人、事业及社区生活中大幅度蜕变的人,还有许多人格特质及生活层面可供借鉴。她是个极有爱心的人,这点可由她立志行医、教育文盲上得到证明。此外,她还是个聪慧、勤奋、自动自发的人。当她决定成为一名医师时,便毅然决定回到学校接受医学教育。她以远见及恒心规划她的未来,并在往后数年之中,一面做专职护士,一面当医学院学生。

事实上,麦伯伦也经常会觉得疲惫、需要睡眠,也想要放松及拥有一些个人的时间。由于她已计划、准备、并下决心当一名医生,因此她知道,只要锲而不舍地朝梦想迈进,成功必指日可待。届时,所有付出的代价将可加倍偿还(事实上,她并未付出什么代价,因为她是在享受将获得的回馈)。

成功更多在于必然

1态度影响成功

调查显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多地源于你是否具备成功的要素,比如积极性,主动,努力,果断,毅力,奉献,乐观,信心,雄心,恒心,爱心,责任心,综合这些要素不难发现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态度,而态度这类因素大概占总比例的80%。

另一类要素,属于后天修炼所得,叫“技巧”,如善处理人际关系、口才好、有远见、创造力强、技术好、工作能力强——这类要素大概占13%左右;

还有一些看起来我们无权决定的客观因素,我们将它们归定为“其他”类,如运气、机遇、环境、背景、长相、天赋等,这类要素约占7%左右。

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成功在于态度。

首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技巧”。

例如,某人有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但为什么人际关系好?

其一,他愿意与人接触;其二,愿意真诚与人相处,而此两点已是态度问题。相反,假使真的只是“用脑”做人,而非“用心”做人,则定然日久见人心,用技巧与人相处的结果是,得到朋友、得到信任的速度与失去朋友、失去信任的速度一样快;同样的,口才好,其根源也一定是因为他准备口才的态度:勤学——腹有诗书语自华,多练——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什么创造力会强?是否也是来源于他不断进取、创新的态度,再加上不断努力、尝试、练习、总结、提升自己的态度,而最后造就了他非凡的创造能力?

技术好,相信一开始也是因为其愿意练习技术的态度与常人不同。

研究分析所有的“技巧”因素,结论:态度与技巧其实是因果关系。所有今天技巧都根源于昨天的练习技巧的态度。换句话说,今天的技巧有问题,是因为昨天的态度不够好,而明天的技巧如果不好,那一定是因为今天的态度出了问题。这13%的“技巧”,若剔除时间因素,就属于“态度”。如此,态度已占成功要素的93%,“成功是因为态度”这一结论似乎具备了更大的说服力。

再者,让我们继续来探讨“其他”因素。

偶尔一次运气,当然归功于运气,然而成功仅靠一次运气远远不够,因为靠这一次运气而成功,但十有八九会因为没有下一次运气而失败。成功需要持续的好“运气”,而持续的运气肯定不是“运气”的本身在起作用,恰恰是因为积极主动去准备、创造“运气”的态度与把握“运气”的能力。

环境、背景对成功有不小的作用力,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但只要我们稍稍转换角度,扪心自问:生长在“英雄”同一环境下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什么时势只造就他,而没造就其他人?古人云:富不过三代。既然“背景”如此富有,为何后代不能继续拥有财富?反过来,又如何解释“白手创业”?既是白手创业,表明没什么“背景”,没什么“背景”,靠什么制胜?按照同理的逻辑推断,“环境、背景”等要素的根源,依然是人们对它们的态度。

长相、天赋等所谓与生俱来的“先天条件”亦是如此。多少人长相一般,依然成就非凡,多少人长相不错,因为不愿再发掘自身更加无穷的潜质,而一生平庸,甚至失败得更快。爱因斯坦有一个成功公式:成功=1%天赋+99%汗水。成功当然需要一定的天赋,然而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那占99%的“汗水”。

“汗水”就是态度!

客观因素肯定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真正决定今天的“客观因素”如何在我们的身上起作用的一定不是“客观”的本身,而是他昨天练就的把握“客观因素”的能力、技巧,是前天他对待“客观因素”的态度。

即使是“客观因素”,在成功者的字典里同样属于“态度”。成功,100%都是因为我们的态度!这是一个“可怕”的结论,也许令你感到震惊。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一开始仅在于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让我们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成功,思考明天,让我们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准备成功,准备未来。

成功在于态度!让我们一起细细地、静静地感悟这一令人回味的结果。

2成功在于自我提升

创造自我提升的机会需要策略和技巧。它不仅要求你对职业充满热情,并具备相当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按自身的规律要求与计划坚持到底。

创造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们需要坚持做到以下五点:

(1)定位自我。

发现市场需求,并通过充分而客观地分析,然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看看自己怎样才能满足这种需求。从中找出更好、更快、更便宜或更高质量去完成它的方法。

(2)营造自我。

选择了一个自己擅长而且钟爱的领域之后,一定要想办法营造专业的自我形象,并成为这一领域的高手。如,建立、提升或领导一个与你的专业领域相关的网站、网络日志(也称“博客”)或是在线论坛;写文章并向相关的杂志、报纸、网站投稿;写书并出版发行;进行公开演讲;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咨询、指导服务等。这些营造自我的措施,将使我们在对该领域不断加深了解的同时,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扩大我们的社会影响,并逐渐奠定我们的行业地位。

(3)乐于付出。

成功是需要付出的。当我们在自己拿手的领域付出时,这种方法将收到双倍的功效。无论是主持一个免费的产业趋势“博客”论坛、撰写并发表免费文章,还是在产业活动中充当志愿者,我们都在以有意义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我们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4)确定目标。

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的目标是什么?是得到一个职位?是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还是为了出名?对于努力工作可能产生的结果,我们必须给自己界定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但对于不可预见的结果应当持有一种十分开放的态度,不要让最初的想法蒙住了双眼。

(5)执行计划。

抓住机会的最重要部分莫过于执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战术,制订计划,并按计划行事,机会就在我们手中。

此外,创造自我提升的机会,还需要锻造个人以下素质:正确的心态、冒险精神、自知之明、创意和想象力、知识和技能、分析思考能力、主动性和创造性、勇气、乐观精神、灵活性等。

3成功在于自我修养

自我修养就是实践,就是自我投资,就是敢于同自我作斗争。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修养的品质,即使他具备其他一切成功者的素质条件,也是毫无价值的,根本不可能成为成功者。因为,即使我们有自我促进的愿望,即使我们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即使我们设想登上南极,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修炼,那我们将永远不能达到自己所订的目标。

我们每天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都在证实和支持着我们目前的自我意象。我们要继续不断地注意保持和证明着今天“我是谁”,这样坚持几年,我们便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自我意象,逐渐习惯了这一意象并且把其作为自己稳定的内部标准。

我们的习惯开始于无意的观察、细节的暗示与经验,它像带着一点点内容的蜘蛛网,随着实践长大、积累、成熟起来。想象和情绪融合起来,直到它们成为打不破的铁链。习惯就是由这些铁链发展成网的,它控制着你每天的生活。

自我修养能培养或打破一种习惯。它能使我们的自我意象或思想产生持久的变化,帮助我们达到目标。自我修养反复地用语言、图画、观念和情绪告诉我们自己,我们正在赢得每一个重要的个人胜利。归根结底、自我修养是一种自我暗示,是一种思想的实践。

自我修养的作用,可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读者文摘》杂志前几年曾报道过一个中学的篮球队的故事。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水平相似的队员分为二个小组,告诉第一个小组停止练习自由投篮一个月:第二组在一个月中每天下午在体育馆练习一小时;第三组在一个月中每天在自己的想象中练习一个小时投篮。结果,第一组由于一个月没有练习,投篮平均水平由39%降到37%,第二组由于在体育馆坚持了练习,平均水平由39%上升到41%:第三组在想象中练习的队员,平均水平却由39%提高到425%。这真是很奇怪!在想象中练习投篮怎么能比在体育馆中练习投篮要提高得快呢?很简单,因为在你的想象中,你投出的球都是中的!成功者就是这样,在办公室、运动场不断地锻炼着自己,他们创造或模拟每一个他们想要获得的经历,他们模拟成功,仿佛他们是第一个。成功者就是这样“表里如一”的人们。

相关调查资料表明,世界上许多卓越的成功者,几乎每个人都是心理模拟方面的大师。他们懂得让自我修养处于不断的提高中。他们虽然有时没有工作,但他们在不停顿的练习中使自己对待艰苦的工作更为坚强了。他们知道想象是最好的工具,想象是成功者的天地。

成功者从来不半途而废,成功者从来不投降,成功者们不断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并反复地去实践,直到成功。为了使你成功,要练习“表里如一”的行动。在睡觉前练,在醒来后练习,在广场上练习,在汽车中练,让成功成为你的习惯吧!

4成功在于把握机会

人生就如一盘棋局,每一步棋便代表选择了一次的机会。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不把人生得棋局走成一盘死局。所以在走每一步棋子时,自己都要小心,减少不必要的错误产生,如何避免错误?提供三点以供参考:

(1)在机会还没来临时,要将自己的能力准备好,充实自己的能力,把工作中不合理的要求,或不顺利的事情当成是一种磨炼,培养自己处事的能力。

(2)不要因机会小而不把握,不要计较成功或失败,在每一个学习或工作过程中都是机会,让自己扩展人际关系,让自己学习如何办好一件事。

(3)对于大的机会,毫无疑问要把握并且全力以赴,将自己过去所学及储存的能力表现出来,才有成功的可能性。曾任美国国务卿的季辛吉曾说过:“每个人都有机会,只是看你如何把握它,但是机会是无法储蓄的。”不能等待机会的来临,而是要主动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如学校提供进修机会时,在时间许可下,应该去听、去学习,把自己充实好等机会来临时,自己就可以掌握时机,开创属于自己的成功。

有了机会之外,重要的是人生还要有目标,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但是不管目标是什么?最重要是自己对自己的期许,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以及希望自己有什么样的人生结果?所以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须先设定好目标,设定好每个阶段的目标之后,必须了解自己目前所处状况,自己手中有何资源可以让自己达到目标,再则须看看过去的经验、检讨及评估别人或自己失败或成功的原因,作为借鉴,避免犯相同错误。了解自己所处过去和现在的环境后,须对自己的未来做预测及规划,检验自己的方案是否可行?而有哪些替代方案?并做有系统规划。假设目标是当主管级人员,就必须知道组织对主管级管理必备条件的要求或组织发展趋势,如要求须硕士学历以上,则自己就须具备此条件,最后须了解有哪些资源是可利用,以协助自己达到目标完成,所以自己须详细规划方案,考虑目标的可行性,在衡量自己可动用的资源之后,必须了解仍有不可预测因素产生,留点弹性空间给自己去应付一些突发事件。

其实个人人生的规划应是多面性,如此才不会将人生变成一盘死局。不论个人人生目标为何?都不要迷失自己,就如站在一间多面镜房间中,不论从那一个角度看到自己,都能看到真实的自我。人应对自己忠实,忠于自己的抉择,也许个人无法选择自己最爱的生活或工作,但至少要学习爱自己的选择,因为那是自己慎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