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易国定老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擅自转发会挂科的  短短超可爱  2018-06-17
名词解释:
三一律:亚里士多德将古希腊戏剧的特点归纳于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这个主张在16世纪已有人提出。古典主义的理论家发展得更为明确:需围绕单一的剧情进行,排除一切次要插曲,在一天中进行,在一个地点进行。
魔幻现实主义:形成于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以“印第安人的灵魂”自命,同时又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很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基本题材来自于现实生活,作家又引入了大量的超自然力量,从而创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新现实。
.文艺复兴: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一些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打出“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声称要把久被淹没的古代文化“复兴”起来,使之“再生”。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并非指重建奴隶制文化,而是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的世界观。人文主义主张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其中人本思想,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它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思想而不反对封建王权,反对教会腐败而不反对宗教本身。

荷马史诗:《伊利昂记》(又称《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诗人所作,古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浮士德》(两种精神):1.经过歌德的丰富与改造,诗剧中的浮士德成了一个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通过五个阶段的人生追求,充分展示了现代文化精神。2.歌德的诗剧通过对以往浮士德传说的整体结构的改造,完整表达了西方思想界在启蒙时代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辩证精神的历史主义文化理性,从而使得诗剧的文化视野大大超越了西方的近代文化,甚至达到了对于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进程的具有哲学高度的理解和概括。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从思想倾向上说,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逼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从取材方面看,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从结构上看,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拜伦笔下的哈洛尔德。
意识流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人的意识流程,用心里逻辑去组织故事,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





-------------------
简答:
《哈姆莱特》(简答,3点):
1.人物塑造:在人物塑造上,《哈姆莱特》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出于展示人物心灵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莎士比亚十分善于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同时,为了使人物形象达到丰富性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莎士比亚还成功地把对比手法用于人物塑造。
2.在情节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表现出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色。莎士比亚戏剧情节一般都是多层次多线索的,情节线索平行发展或交错推进,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3.在创作方法上,《哈姆莱特》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这使剧作的内容和形式更为和谐统一,色彩更为丰满诱人。并通过想象构成一幕幕怪异的场景,设置“戏中戏”的机关,引人注目,扣人心弦。
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简答,4点):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派发现了“自我”,它成为对人和世界的新视野的源泉。浪漫派认为爱情是人最强烈的情感表现之一,爱情成为浪漫派作家竭力表现的对象。同时,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对梦境的探索。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简答,4点):
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的现实的范围。浪漫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与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个性解放是他们高举的旗帜,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这是他们宣扬的时代新精神。
2.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浪漫派可分为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和贵族倾向的两类作家。前者具有高昂的革命热情,揭露现实的黑暗和不合理现象,对未来社会充满美好的理想。后者以怀旧的态度去抨击资本主义。这两类作家批判现实的思想武器都是人道主义,他们一般都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并以此去构筑理想的社会图景。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古典主义贬斥中世纪的历史和文学,浪漫派则在重新挖掘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同时,也把这段历史作为描写的内容。浪漫派并不重视是否反映历史的本质面貌,他们往往只摘取历史的一个语焉不详的小插曲。
4.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 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他们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

《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
1.小说注重于描述人物心理运动、变化的过程,体现出“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点。
2.小说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一个笑言,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成了传达心灵世界的媒介。
3.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托尔斯泰描写的内心话语常表现出不规则、间断跳跃和随机的特点。
《人间喜剧》三大主题:
1.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2.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3.描写了一幕幕惨剧,围绕着争夺金钱而展开。4.此外,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其价值堪比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提供的材料。

--------------------
论述:
《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形象:(论述,3点)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斯丹达尔根据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而写成的小说,塑造了于连这个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形象。
1.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和反抗精神: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反抗贵族阶级的心理。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他具有平民意识,当市长把他当成仆人一样训斥时,于连眼里露出复仇的目光,愤然回答说:“先生,没有你我也不会饿死。”
2.具有强烈的个人野心,一心向上爬:
于连以虚伪为武器,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在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他忍气吞声,成为院长得宠儿。在侯爵府,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他甘心为侯爵效劳,勾引侯爵的女儿,得到了地产和军阶,与贵族阶级同流合污。
3.具有双重人格和双重精神:
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妥协;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既看中别人的正直善良,又信奉虚伪的道德观;既崇拜拿破仑,又能随意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走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既热衷于向上爬,又奋然选择死亡,不肯向卑劣的现实让步。
法庭陈词是于连对贵族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海明威的叙事艺术(4点):
1.频繁转换叙事情境。小说主题部分,老人与鱼搏斗出现了两种叙事情境,一是作者叙事情境,二是人物叙事情境。关于老人每一个捕鱼动作细节的描写都是采用作者叙事情境,叙述者仍然以第三人称的眼光来观察;关于老人的心理活动,作品则采用人物叙事情境,用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让老人自我倾诉,用一些评论家的话说就是意识流描写,叙述者经常潜入人物的潜意识中,通过内心独白揭示一个老渔夫的内心世界。老人时而自言自语,时而回忆往事,时而对着天空小鸟鲨鱼说话,主体部分始终在两种叙事情境之间切换,前者便于全方位描述,后者便于潜入人物内心世界。
2.追求纯客观的叙述效果,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小说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主要通过老人与小孩曼诺林的对话来交代老人的生活背景及老少之间的真挚友谊,采用的是直接引语,而且对话前不带任何导入性词语或阐释性词语,不通过叙述者转述,没有叙述中介,这是外部聚焦,它使文本与读者的叙述距离缩短为零,读者可以真切感受人物情绪。
3.采用重复叙述,增加叙述频率。如,老人孤独寂寞飘荡在海中,特别想念曼诺林,他9次重复说“但愿那孩子在这就好了”。
4.语言干净、朴素、简练、直白、没有任何深奥的词汇,都是日常中最常用的词语,作家却赋予他们极强的表现力。在描写捕鱼的过程中,海明威只用动词推动情节,不用形容词、副词修饰,叙述显得干净利落并且有力度,每一个动作都显示老人高超的技艺。
《悲惨世界》如何体现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是法国小说家雨果作的一部人同社会搏斗的一部史诗。
1.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淋漓尽致地勾勒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悲惨世界”,暴露了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对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强烈的控诉。在作品中“男人12岁就落入感化院,18岁去坐牢,40岁被送上断头台”。
2.对下层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同情。小说描写的黑暗社会扼杀了生活中善良美好的事物,把无数穷苦的人们推向水深火热之中。冉阿让本是贫苦农民,在失业情况下,为养活几个外甥,砸碎面包铺橱窗偷了一块面包,被前后累罚十九年苦役。
3.对虚伪残酷的资产阶级法律的谴责。小说描绘的“悲惨世界”的法律则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有产者对无产者专政的工具。剪枝工冉阿让本出身贫苦,失业后生存成了问题,法律没有保障他的权利,反而是他在饥饿中为养活七个外甥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监禁,在狱中由于心里挂念着待哺的几个孩子几次越狱,没有人性的法律却让他加刑至十九年。
4.小说对共和党人英勇斗争精神的热情歌颂也是雨果人道主义的表现。雨果饱含激情地讴歌了1832年的人民起义,礼赞了街垒上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共和主义战士。在他的笔下,疲惫不堪、衣衫褴褛、遍体创伤、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人们,是一个伟大的整体和象征,人民的象征。
5.在《悲惨世界》中,雨果塑造了他人道主义的理想人物。米里哀主教是他描绘的“悲惨世界”中让人感到温暖的一丝微弱的烛光,他是人类良知未泯的一片余辉。他有着优厚的待遇,却简衣陋食,把钱施舍给穷人和最需要的人,自己和妹妹、女佣仅靠着一点钱辛苦度日。
6.雨果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在《悲惨世界》中,精心设计了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他用笔为武器,愤然直斥这个不人道的世界,把社会的罪恶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试图用自己的理念和信仰来破除社会的毒瘤,从而修复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也试图以此来挽救人类沦丧的道德,重塑人类的良知和尊严,把人为破坏的社会秩序完整建立。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