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最大的自由

3周年罗胖给用户的信联想到的,自律是最大的自由

原创: 伍榕榕  榕榕最美好的分享  4天前

我们的梦
汪峰 - 汪峰2017经典歌曲新编精选集


写在前面
最近很忙,很久没静下心来写文章了,公众号写了2年半了,题材都写得差不多了,自己时常有江郎才尽的无力感。然而很多写作大咖却说,写作不是靠灵感,灵感可遇不可求,写作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如村上春树每天跑步前坚持写3000字,风雨不改,这让我想起自律这个词。

1
我一贯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度自律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我容不得时间的丝毫浪费,今天早上阅读了罗胖的《得到3周年给用户的信》,短短一年,用户已从2000万跃升到接近3000万,而且没有进行任何站外的广告宣传推广,完全靠老用户口碑推荐,做好存量增量自来这种运营思维也让我非常震撼。

罗胖从来不肯承认得到是知识付费,而是知识服务,二字之差,谬以千里,付费当然是一种商业模式,但服务是延续的,不是用户付完费就中止了的。
比如传统书店,买完书,这笔交易就算结束,但得到上的知识产品,付费以后有很多深度粘性的服务推出,时常让我非常惊喜。我在想,得到的知识产品已经做得那么好了,还在不断迭代提升服务的诸多细节,完全到了死磕的平方了,用得着这样吗?
对此,我思考了很久,其实做人不也是如此吗?做任何一件工作,如果分为几个评判指标:
马虎——一般——尚可——挺好——很好——卓越——超出预期。
得到已经做到卓越了,但还不满足,还不断地自我推翻,希望做到超出预期。

2
联想到职场的人,很多人做到挺好,或到了很好就止步不前了,但是不是应该再进一步呢?尝试做到卓越,让周围的伙伴提意见,多参考别人好的地方,使劲尝试向超出预期迈出,虽然这个很难达到,但起码自己是奔着明确的目标做的,做出来的成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从很好到卓越,往往需要额外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我个人始终认为,这很值得。

职业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拿工资,而是在人生的事业发展轨道上累积自己的个人品牌资产,每做好一个,相当于给个人品牌资产加分,当持之以恒做下去时,蜕变就会不期而遇,你在行业的口碑和影响力就逐步形成了。
不要怕付出和投入,有人给你机会付出和投入,是你最大的幸运,这是我一贯的观点,有不同意的,欢迎举爪(留言区举,不然俺也看不见)。

3
罗胖的信中还提到有这样两种公司:
一种,运气加拼命,也许在市场上占了一个生态位,然后就在这个位置上定型了。几年之后再看,它变大了,但骨子里还和当年一样,只是变成了一个更大的自己。这样的公司,不见得失败,它只是在衰老。
另一种公司,它有超强的战略意志力,能够连续做出正确的决定,按照清晰的演化逻辑,一次次地进化成全新物种。这样的公司,未必很庞大,但永远令人尊敬。
罗胖要求他的公司必须成为后一种。

4
我深信人也一样。就在5年前,我就幻想着到40岁,要将节奏慢下来,到45岁就进入写意享受人生的阶段,当然事业还是要继续的,但现在我的想法变了,源于啥?《百岁人生》的多段式人生的理念极大地冲撞着我过去形成的人生观,40岁、50岁、60岁创业,返校读书的人大有人在,难道我就要待在舒适区,过安稳日子啦?40岁才是人生的勃发期,谁说40岁就开始被称为养生党啦?就要开始为未来的半隐退生活做准备啦?

40岁以前,我还没想明白我要干嘛呢。只是每天上班下班或者阶段性修整,但我的终极愿景是什么呢?我不知道,马爸爸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三部曲不仅适用于企业,对个人也有很用,这个没想透彻,每一天的人生路,其实是乱动,不是朝目标的正向循环。

5
那我的愿景是啥呢?成为行业有影响力的创意型策划人,我目前离愿景还差很远很远,但并不妨碍我努力啊?那我要做什么事驱动自己达成愿景呢?这就是使命:
我会做好每一份策划案,用生命在做事,而不是以打工心态做;
我会十年如一日写我的公众号,分享自己有触动有想法的点,哪怕每次只影响一小撮人,我也觉得够了;
我会虚心向身边的高人学习,思考和消化如何为自己所用;
我会持续做一个多元思维的终生学习者,如查理芒格一样,想事情用多个维度思考,不要一条黑道走到底。

后记
这篇文章有感而发,一气呵成,愿我今天说的话,你成为我的监督者,如果某一天你发现我懈怠了,甚至倦怠了,请敲打一下我,提醒我暂时迷茫的心,我会不胜感激的。


这个话题你喜欢么?
留言告诉我,好吗?
如果可以,点“在看”,可好?

关注“榕榕最美好的分享”公众号
源自一个终生坚持原创的小女子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