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她聊了一小时,我得了抑郁症”:高级的女人,都拒绝了「情绪污染」

“和她聊了一小时,我得了抑郁症”:高级的女人,都拒绝了「情绪污染」
原创 微奢糖  张德芬空间  今天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 | 姝璇
 
前几天,朋友有气无力地跟我说:“我好像得抑郁症了。”

她还预约了心理门诊。而10天前,我们刚见过面,她正安排着复工计划。现在,她辞了职,最宠爱的猫也送回老家,就剩自己在家躺着,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问起来,她也不过是在这几天里联系过一个大学同学,这个同学因为不满家庭和工作的一些琐事,陷入抑郁状态,正在吃药治疗。

那个同学和她倾吐了很多烦恼,两人聊了大半天,聊完朋友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之后几天也陷入了消极悲观的状态。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心情不错,和一些人聊天后变得低落;原本充满信心,和某个朋友会面后,也开始变得忧郁怀疑,甚至绝望。

不得不说,生活中常见这样的“低气压人格”,像是自带负面气场,分分钟压低相处的愉悦度和你的好状态。让人极易陷入压抑、悲观甚至自我怀疑的糟糕体验里。

生活中常见的这类人格有三种——

01.
第一种低气压人格
唉声叹气发牢骚型



豆瓣上,有个网友直呼受不了姥姥。

因为她每天不离口的就是“唉!”“哎吆”“真倒霉”。有次她好久不见的闺蜜刚到家,两人坐一起叙旧,其乐融融。

姥姥一回家,满脸写着嫌弃,时不时还絮叨句:“哎怎么这么烦人……”

原本和谐的氛围瞬间变得尴尬冷却,闺蜜也没好意思多聊就提前离开了。

一家人在一起时也这样,很多时候聊得火热,姥姥一进门,气氛就瞬间变压抑了。

网友说,每天在家,快要被这低气压逼疯!

我也有过类似体验,刚工作那会,我有个室友特别爱叹气,晚上我会吃点东西看会书,然后准备心满意足地睡觉,但关灯的那一瞬间,她会长叹一口气。

很快,我的心里也会莫名咯噔一下,舒服的愉悦感戛然而止。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会害怕那个关灯的瞬间。

从心理学上讲,有的人之所以唉声怨气发牢骚,是情绪压抑的表现,因为内心的不满得不到释放,就投射为对外界的指指点点。

对方当然不是故意,但情绪是有唤醒能力的,看似简单的一句牢骚或一个叹气就能唤醒我们的负性情绪记忆。当情绪共鸣,我们就会感到不爽。

如果不得不面对这种牢骚型低气压人格,不妨试着在对方祥林嫂模式启动时,不带评判地提醒他“我听到你在叹气哦。”这样会帮助他把无意识的行为,意识化。

当然,如果对方并不想改,那我们就要学会尽量远离。

02.
第二种低气压人格
自我标榜型



来访者小童和我分享过这样一件事,她们团队赶了7个晚上,终于把设计图纸交给总经理,但很遗憾没有达到要求。

大家都很沮丧,小组长本想安慰大家,但开口就是:“你看,我就说吧......”

小童说对方并不是一个真的要抢功的人,但她常说的话就是:“这是我做的”、“我早就说了”,完全一副求赞模式,不顾及对方感受。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我在心理群里,也见过这样的学员,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和打气,她会一口气发了5段文字两个语音,还不忘说一句:“你们快先看看我今天的收获。”

她也会在群里讲述自己平日工作上的成绩,偶尔有糟糕感受也会发一长串语音,但大家给她回复时,她早就跑得无影无踪,过很久又来句:你说的其实我都知道……

总之,她习惯自嗨式表达,不管多么和谐的氛围,她几句话,总能将气氛拉到冰点,重要的是,完全不自知。

拥有自我标榜型低气压人格的人,就像一个“认可”磁铁,随时寻找一切可以刷存在和获认可的机会。

可是,这些看似过度标榜自我的表现,恰恰是自我匮乏的表现,他制造各种冲突场景,很多时候只是为了验证自己的存在感。

面对这样一种人,我们要做的就是界限清晰,尽量避免在群体中过多与他沟通,要很清楚而且很坚定地,向他表达自己的立场、感受和想法。

03.
第三种低气压人格:
过度正能量

如果第一种低气压人格是负能量爆棚的,相反,过度正能量也是低气压人格的一种。

朋友苏苏的大姑姐就是一个看似充满正能量的人,有好多道理可以信手拈来,早起、养花、养小动物、人际和谐是常态。在她那里展示出来的,永远是生活充实、母慈子孝,然后自己忙得不亦乐乎。



苏苏坦言,害怕和大姑姐见面,不管聊什么,收尾时,大姑姐都劝她开心点,婆婆和老公也劝她多和大姑姐逛街、喝茶,这总会让她产生一种自己有问题的错觉。

大姑姐的确很关心苏苏,隔三差五就提醒苏苏养植物、多散步,苏苏说患了“大姑姐信息综合征”,每次大姑姐来信息,她就各种逃避,而问题也很相似,打招呼都是:“最近有没有天天都开心向上?”

苏苏也想和她坦诚聊聊生活中的小开心和小烦恼,但根本开不了口,似乎这是天大的错误。因为任何“不开心”在大姑姐那里,都是不应该的。

所以,她只好编造自己的各种幸福来回应大姑姐。但不得不说,这份关心恰恰成了她的负担。

之前TED上有一个 “专为负能量拍手叫好” 的斯坦福心理学家的演讲视频,说那些一味强调、每天都在寻找和宣扬正能量的人、否定负能量的人,其实很可怕。

因为真正的正能量,本就源自我们和负能量相处的过程。一味地表现出“正能量”,或许并不“正常”。

比如其实大姑姐是有些自我屏蔽的,她会营造各种“好”来呵护自我,相反的是,她并没有真正看得见完整的自我。太多的正能量,不但不会鼓舞到人,反而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无形压力。

总之,无论是哪种低气压人格的人,即便没有大声责骂和过激行为,他们的言行也会把人推入低气压的环境中,让气氛变得不愉悦,让压抑弥漫。

而与对方交流的我们,能尊重自己的内在体验,减少代入和共情,并适时抽离暂停,就是对自己心理界限最好的保护。

-end-



张德芬空间“橙光计划”签约作者





微奢糖

一个爱折腾的85后天蝎女

应用心理硕士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工作8年,辞职读研

专注于将心理学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个人公众号:糖糖心理社(weshe99)



主播丨姝璇,电台情感节目主持人,公众号:眼子君。

插图 | 电视剧《重版出来》



橙 / 光 / 计 / 划



“橙光计划”是张德芬空间联合今日头条、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起的心理领域优质内容创作者合作计划,为业界最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提供开放、广阔的发展平台,共同生产与传播心理健康领域的优质内容。

有意加入橙光计划的作者,请添加微信:l930820k,我们共同携手,创造幸福生活。


------


最近一段时间你过得好吗?
如果你有压力、无人诉说
来公益活动【心态疗愈-线上支持小组】吧
张德芬空间携手心态疗愈中国
聚集多位专业老师陪伴大家一起倾听与诉说
马上扫码免费加入我们吧~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