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垃圾将不再“流浪”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时】在这里,垃圾将不再“流浪”

秀美向家  5月24日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从没想过,垃圾分类后还能变废为宝,可回收的垃圾可以到村部兑换物品”拿着村上统一印制的绿色存折,第二次领取生活用品的北街居委会村民罗兰建十分开心。
垃圾到哪去?一直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使可回收的垃圾实现再利用、不可回收的垃圾达到零污染?向家镇因地制宜,以建立垃圾清运长效机制为突破口,用“小切口”撬动“大整治”,让垃圾不再“流浪”,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北街居委会群众的自觉参与,成为向家镇探索垃圾分类减量新模式的典型缩影。

有一种分类模式,叫“绿色银行”
在向家,每家每户有两样宝贝,两只垃圾分类回收桶、一本绿色存折,这两样宝贝记录着每户家庭的垃圾从产生到回收的全过程。

绿色银行模式推行下,垃圾去哪里了?
北街居委会试点推行“绿色银行”,向所有群众发放“绿色存折”,采取“户分类、村收集”的方式,群众将自家垃圾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首次分类,分别放入两只垃圾桶中,保洁员每周上门收集,根据数量和种类进行登记计价,录入“绿色存折”,群众每季度持“绿色存折”凭金额到村部领取日常用品。可回收垃圾按照金属、玻璃、塑料、不可降解等在村部进行第二次分类,统一存放在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站,定期送至废品回收公司,不可回收的垃圾集中运至镇级垃圾中转站,再转运到县级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处理,达到垃圾逐级分类减量的目的。自推行绿色银行以来,群众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逐步提升,北街居委会垃圾减量达30%以上。目前,该模式已推广到全镇,基本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类减量模式。


绿色存折


每户整齐摆放的垃圾分类回收桶

日常用品兑换登记表

日常兑换用品






各村垃圾分类回收点

有一种工作效应,叫模范带头
清运费收取是垃圾清运工作的关键一环,向家镇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贯穿于垃圾清运费收取管理全过程,采取镇村监管、环保理事会主导、党员组长带头的工作模式,快速推动环卫费收取。
01
组建一支队伍
各村挑选群众中有威望、有影响力、热心的退休老干部或老党员组成环保理事会,负责对环卫费进行保管和使用,每笔收支明细定期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大笔费用开支需通过户主会议表决通过,确保民主公开透明。

村级环保理事会名单


02
发动两股力量
召开会议,号召党员、组长带头缴纳清运费,再发动妇女组长共同上门收取,由环保理事会对各组收费情况进行排名评比,推动不力的村民小组由环保理事会上门做工作,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金龙新村24名组长带头缴纳费用后,签订工作责任状,逐户上门宣传政策、进行思想劝导,一个星期内将全村158280元清运费全部收取到位,成为向家镇第一个收齐垃圾清运费的行政村。






各类动员会议



上户收取环卫费
截止目前,全镇共收取垃圾清运费75.474万元,完成总任务数的85%。

有一种管理机制,叫以人为本
人居环境整治,关键在人。为推动长效机制形成,向家镇从管人用人上下功夫。
01
市场化运作
各村将垃圾清运统一承包给专业公司,明确垃圾清运范围和标准,由专业公司聘请保洁员,负责日常清洁工作。


承包合同
02
规范化考核
每年每人拿出1200元,由环保理事会对保洁员进行千分制考核,明确考核标准,采取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队的方式,对工作推动不力的直接扣除考核经费,对表现突出的进行奖励,每半年开展一次优秀保洁员评比,对工作突出的进行大会表彰和奖励,最大程度调动保洁员工作积极性。
03
常态化监督
设立举报机制,鼓励群众对垃圾清运不及时、大面保洁不到位等现象进行举报,一经查实,对承包公司进行罚款,对举报群众进行奖励。黄长村利用垃圾清运监督工作群,群众将问题在群内进行实时举报,经村委会查实,垃圾桶乱扔乱放罚款200元/次,垃圾清运不及时罚款300元/次,红白喜事操办加收农户费用罚款400元/次,以监督保障责任落实。


黄长村垃圾清运监督群截图


让垃圾不再流浪,是我们的工作初衷,让垃圾变废为宝,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了解垃圾从哪里来,却为难垃圾到哪里去?
关于垃圾分类减量,我们始终在路上!

编辑:湛阳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每一次的阅读
都期待你参与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